本页主题: 胡晓映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18.10.10】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奕晓孤城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3
威望: 43 点
金钱: 430 RMB
注册时间:2017-02-19
最后登录:2020-09-05

 胡晓映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18.10.10】

2017-2018

社会分工论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自杀论
道德教育
教育与社会学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原始分类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实证主义与社会学
学术与政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宗教社会学
宗教与世界
非正当的支配——城市的类型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支配社会学
支配的类型
论实证精神
继承人
合法化危机
社会学之思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
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三卷)
共产党宣言
哥达纲领批判
家庭、私有制及人类的起源
时尚的哲学
社会学的想象力
现代性与大屠杀
社会的麦当劳化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超越左和右
天真的人类学家
社会学何为
通往奴役之路
致命的自负
菊与刀
人口原理
自由主义
乡土中国
《临床医学的诞生》福柯
《疯癫与文明》福柯
《规训与惩罚》福柯
《知识考古学》福柯
《词与物》福柯
《性经验史》福柯
《米歇尔·福柯传》
《福柯/布朗肖》
《合法性危机》哈贝马斯
《夏娃的种子》罗伯特・麦克艾文
《局外人》  贝克尔
《有闲阶级论》凡勃伦
《叔本华与尼采》齐美尔
《时尚的哲学》齐美尔
《宗教社会学》 齐美尔
《两性关系》李银河
《爱欲与文明》马尔库塞
《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布尔迪厄与夏蒂埃对话录》
《男性统治》  布迪厄
《关于电视》  布迪厄
《再生产》  布迪厄
《单身者舞会》  布迪厄
《继承人》布迪厄
《艺术的法则》 布迪厄
《自我分析纲要》布迪厄
《区分》(上) 布迪厄
《民族国家与暴力》  吉登斯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  吉登斯
《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  贝克 吉登斯 拉什
《风险社会》  贝克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彼得伯克
《知识社会史》(上、下)彼得伯克
《历史社会学概论》
《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佩里安德森
《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佩里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神圣家族》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
《法兰西内战》马克思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曼海姆
《重建社会的人与秩序》曼海姆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国家与社会革命》斯考切波
《历史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斯考切波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摩尔
《污名》戈夫曼
《强制、资本与欧洲国家》查尔斯蒂利
《为什么》查尔斯蒂利
《集体暴力的政治》查尔斯蒂利
《经济与历史》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韦伯
《狱中札记》葛兰西
《图腾制度》列维施特劳斯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涂尔干
《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诠释》李向平

两年,大致就读了这些书吧,整理出来也算是对过去的告别吧。
人啊,总是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逼迫自己去改正,不要总去做简单舒适的事情,也不要总是被外物所左右,一切总会好的,不断的犯错才能不断成长,不要执拗的不肯承认,人生还很长,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一个又一个的坎......
新的开始,期待更大的进步。



]4.15-5.14
书单:韦伯《印度的宗教》、《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支配社会学》、《支配的类型》、《非正当性的支配》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
    里茨尔《社会的麦当劳化》

不平等与支配
人类社会初期
人类分为三个阶段:获取天然食物的蒙昧阶段、学会畜牧种植的野蛮时代和对天然产物 进行加工的真正艺术和工业文明时代。社会不断演化,从母权社会到男权社会,家庭的演化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由此人类的组织形式也出现了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男女的不平等。男权制度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要对家产进行继承,也就有了私有制。在古代希腊时期,希腊人在海上、陆地上攫取奴隶,战争争夺财产和土地,并将财富视为最高价值而受赞美和崇敬,并将财富积累盖上社会普遍承认的印章,使得社会分裂为阶级的现象永久化,使得有产者对无产者的剥削永久化。???  国家????
有了不平等,必然会有支配。在韦伯看来,支配分为三种纯粹支配类型,即理性的支配——确信法律,一个人服从另一个人并不是服从其本身,服从的只是依法制定的客观的非个人性的秩序,传统的支配——确信历史传下来的传统的神圣性,支配者是因为其有传统所认可的支配地位才得到他人的认可,卡里斯马的支配——对个人以及其神圣启示或道德规范等的现身和服从。
正因为是纯粹类型,因此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呈现出单一的支配方式。比如,一开始传统的支配,人们都是信仰传统的规习,即使是支配者也不敢去违反为其提供支配正当性的传统,这使得社会变化极端缓慢。因为偶然因素就可能出现一个卡里斯玛型的人出现,人们跟着他的号召而反抗传统,实现了社会的急剧变革,他就变成了新的社会支配者。这个具有卡里斯玛人格的人会想要把这种卡里斯马持续下去,本来卡里斯马就是先天的、神所赋予的,但是为了可以把它延续下去,就创造出了许多方式使得卡里斯马可以被训练出来。于是便开始是对卡里斯马习得者的选拔,这其中就包含着血缘继承。因此这一过程又以传统化方式定型下来。如果卡里斯马人物想要维持下去其支配,他就必须要为子民及其尤其利益团体们谋求利益。所以,当卡里斯马日常化后就会摆脱原来的反经济特征,包括其在内的统治团体就成为了利益享有者——土地、特权等,因此就变成了家产制、身份制、卡里斯马式的官僚制等。
由此,就产生出了传统类型中的高端形式,家产制就类似于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之家长,国内的一切都是他的,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身份制与家产制类似,就是个人比如管理人员可以把支配权、各种报酬当作自己私人物品,这些人的权利是最高支配者的授予。比如明代的魏忠贤或者古代外戚集团。封建制就是古代欧洲和我国西周时期,国内层层分封,国内子民与国王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并且只服从上级封主而不越级服从,一以此国王总想要寻求封主之下的人的服从而抑制封主的力量。卡里斯马型的官僚制就是官职的职位带有身份荣誉的卡里斯马特征。还有如长老制、家父长制、门阀制等,就不一一详述。
在传统制与官僚制中间就出现了一个过渡型态就是韦伯所说的非正当性的支配——西方城市的市民共同体。一开始的城市主要是政治功能,但后来逐渐产生市场,从而出现消费城市和生产城市,从而除了农民还有许多手工业者等以满足贵族等消费的需要,这些手工业者就产生了行会,这种行会就可能产生市民共同体。门阀和贵族势力以其特权而拥有大量土地等在城市的支配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市民共同体的形成且他们有财力去组织一支自主军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抗特权阶级的支配。在历史上扮演市民共同体角色的还有罗马被解放的奴隶,以及中世纪时期的骑士阶级。
行会共同体的崛起就意味着市民阶级时机掌握了支配权或者广泛参与了支配,以此他们便进入了议事会等机构,采用合议制的方式,从而为自己的利益发声。这就为近代的民主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官僚制也不断发展。官僚制机构具有永续性,每个职位都各司其职,每个进入官僚阶层的人都需要考试和各种证书,他们的权力被限制,只能听命于上级的指挥。
人们朝着理性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这些支配的类型并不是一定按照某种顺序而出现的,特定历史环境下是有意外的,比如拿破仑,比如罗马被解放的努力。但总体来看,这样的发展方式真的是一种进步吗?理性让我们逐渐走进了一个铁笼,而失去了自由,人类在自然面前能够进行主观选择,但是这样真的就使我们幸福吗?这个是因为人类之间相互的依赖并且相互需求,他们才联系起来,奴役关系也就开始出现。我们总是对自己的幸福和自我保存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惜去牺牲他人的利益,奴役他人。进化后的人类是我们应该引以为豪的还是堕落腐化的?这是卢梭的一种思考。

《社会的麦当劳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效率、便捷,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可计算的、可预测的、可控制的社会失去了原有的乐趣与生气,正如乔治里茨尔在这本书里写的。同时,科学管理、装配线、、官僚机构是麦当劳产生的前提条件。
他用了韦伯的合理性为理论框架来论述社会的麦当劳化,他认为麦当劳取得成功是因为它为消费者、工人及经理人员提供了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非人技术替代人的控制,但是他也有一个缺点——合理性中的不合理性。可计算性包含着对量化的强调。可预测性加强了对纪律、系统化和常规这些东西的强调,以使一切的变得一样,变得可预测。控制就是对雇员进行控制,饶过他们成为“机器”。
虽然麦当劳化不可否认的有许多好处,但是这种合理性却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各种连带效应),这就使得这种合理性创造出了不合理性的因素,但是许多人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人们总是认为去麦当劳吃汉堡要比在家里做饭花费的时间短,然而实际是,驾车去麦当劳的时间加之麦当劳的排队时间,并不比在家里效率高,同时也花了更多的钱。不光是餐饮行业,医疗行业、高等教育、工作场所都逐渐的麦当劳化。
现在的麦当劳化已经相当严重,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更是拓展到了出生之前和死亡之后,孩子性别、甚至基因、出生日期、是否患有遗传病等都是可以预测的,人们死在冰冷的机器旁边没有家人的陪伴,丧礼极尽简化,好似亲人的去世只是生活中一件小事。这些都是麦当劳化的结果。
后工业主义、后福特主义、后现代主义都认为麦当劳化是前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即将消亡(世界要步入后现代社会),但是作者认为后现代社会虽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现象来改善麦当劳化,但是麦当劳化并不会消亡,反而还是会起很大的作用。
作者在最后给出了应对麦当劳化的方法,如有意识地去做一些摆脱麦当劳化的行为,如少去麦当劳而是在家里做饭等,其次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批判、发声,这样会使这些制度进行整改从而改善现有情况。同时,在选择工作时可以选择自主工作,从而摆脱社会上那种合理化场所,最后就是每个人都要作出努力来应对这一进程。






3.3-4.14
书单:涂尔干《道德教育》、《教育与社会学》、《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韦伯《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霍布豪斯《自由主义》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的想象力》
    人们在生活中只是关注自身经历,而不把其放入宏大的历史背景中。现今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更快了,这就需要我们要有社会学的想象力,以此来看到更广阔的舞台,在杂乱日常中看到自身地位,发现现代社会构架等。社会学想象力最有成果的区分是“环境中的个人困扰”和“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困扰产生于个人性格中,这产生于他与别人的直接联系之中,也与他自身和他直接了解的有限的社会生活范围有关。论题则超越个人的局部环境和内心世界。同样一件事情发生于个人和发生于社会是不同的。米尔斯强调,各种特定环境所经历的事情往往是结构性的变化引起的,而要看清它,则需要社会学的想象力。每个学术时代都会有某种反思类型趋于成为文化生活的共同尺度,但是这种学术狂热很快过去并被另一个狂热所代替。但是有一些共同尺度却能一直存在,如牛顿物理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类型的思考或理解方式不存在,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正在成为文化生活的主要共同尺度和特征。米尔斯写书的目的是确立社会科学对我们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文化涵义。他认为目前社会研究者有三个总体发展方向:倾向于历史理论(孔德、马克思韦伯等百科全书式学者);倾向于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如齐美尔和冯·维泽等形式主义者);倾向于对当代社会事实和问题的经验研究(如经验调查等)。
在本书中,米尔斯对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形形色色的实用性、科层制社会科学等进行批判,并提出了社会科学的前景。
    米尔斯以帕森斯《社会系统》为例来对宏大理论进行批判,认为宏大理论只空洞关注理论,构建出了一个概念王国,但是对社会现实却毫无意义,只是不立足于实践的各种假设和猜想。米尔斯批判了“价值取向”和“规范性结构”的东西与合法性支配符号有关的观点以及权力的观点,认为帕森斯等假设的社会的规范性秩序是所有社会的特征是不合理的,因此这些理论并不能解释社会的任何本质问题。这种宏大理论只是对概念的盲目崇拜。
    抽象经验主义方法论的抑制形成了对思考的障碍。运用这样的方式会产生很多误差,并且得出的结果只是对已知数据的分类而已,同时它主要研究近十年的事件而不研究历史。比如舆论研究,他们能够研究但是却不能对其予以充分陈述以及他对社会理论发展并无促进。抽象经验主义更关注社会中各种琐碎细小的事情,因此很难综合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得出有意义成果,但是他们是在一个理论框架下进行的研究以证明其理论。同时,它也有好处,如研究的问题适合统计,则正好可以用它,它可以成为社会研究方法中的有用附属。只是把社会科学当成一种有用方法。
这种抽象经验主义,也体现了“科层制”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试图把社会调查每一步标准化、合理化;研究通常是系统性的和集体性的;研究成员的选择与培养新的心智品质有重要关联;这种研究以开始投合于科层制的服务对象所持有的任何目的;这些研究对目的很有成效能够提高现代社会中科层制统治手段效率。抽象经验主义研究风格决定了他们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并带有形式主义,关注于实际问题,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往往并不留意,并不为公众发言(有特定服务对象)。研究组织也不断带有了科层制组织,这其中有两种人:一是学术行政官和研究发起者,他们拥有学院权力,但是却不进行研究;二是学术新手们或者称为技术专家,这些学术新手并没有很高的素养,并不痴迷于学术,只是把社会研究当做一个职业,对社会哲学则漠不关心甚至蔑视。社会科学学派认为“社会科学的目标是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从科层制角度来看“控制”和“预测”这可能是可能的,但是目前为止,只要我们还有一定的自由,我们就不容易预测和控制。
所有社会科学家都关注他们所生存时代的显著特征以及历史如何在特定时代构建出来,也关注人性的本质。自由主义一直视自由和理性是有关个人的至尊的事,但是现今自由和理性思想却模糊不堪,但人们并没有给予他们明确定义,反而对其漠不关心。就理性来说,理性组织增加了,但是个人理性却未增加,社会中合理化不断增加,并与理性出现矛盾。社会中的许多人只能适应社会,这些理性组织使人们变成了“机械人”、“异化”。同时,自由也逐渐退化。最终,人类可能就会变成“快乐”的机器人。在现今时代,我们可能面对的是,人类的心智品质和文化品味也许正在衰退,许多人沉溺于技术中无法自拔,使之成为了没有理性的合理性,因此米尔斯认为不能将技术昌盛作为人类品质和文化进步的标志。
    在如何研究方面,米尔斯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方法和理论是不能分割的。我们不能让材料分吞没思想,也不能让思想过于宽泛。经典著作是介于抽象经验主义和宏达理论之间的,也包含了对所观察日常环境的抽象,它就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框架。为了使思想和事实紧密联系而不使思想脱离事实,问题在于首先要证明什么,其次是如何证明。
    其次,人类多样不同,个人也是。研究者可以从制度方面进行研究,但米尔斯认为也可以从民族国家角度入手,并认为无论研究单位为何,都需要对国家框架充分参考。在对整个社会进行研究时,典型社会学做法是持续不断的将各要素结合在一起以求出总体认识,而这就是社会学的想象力在相当程度上的努力训练结果。
再次,米尔斯认为学科的专门化使得研究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在研究中不能恪守学科界限进行研究。
    同时,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历史,社会学也是如此,并认为社会科学本身就是历史学科,他们必须运用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历史学与社会学存在密切关系,原因有四:①在将被解释的陈述中需要更全面的东西,这只能从历史中找寻;②非历史研究易成为有限环境的静态的或短期的研究;③一旦遇到不熟悉的研究对象,比如本国外其他国家,就需要对他国历史进行了解以便更好的分析;④即使研究某个有限区域,也需要对历史进行研究。除了历史学以外,心理学也对社会学研究有重要影响,历史与心理学也有影响。所以,运用这些因素,增加对人、历史、个人生活历程、社会的了解。
    社会科学家作为理性人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有三类:①哲学王,以此获得更多的权力(米尔斯认为荒谬);②国王的幕僚(通行角色),他们是科层制的一部分,为国家政策等进行研究并出谋划策,同时也可能作为一个政治家进行一系列政治活动;③社会科学家自己做研究,保持自己研究独立性,成为一种公共智力工具,这一类专家按自己的理性价值行动,他们和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而不把自己看做是超然于社会的存在。
    在书的最后一部分,米尔斯则为社会学研究的新手如何研究提供了详细的方法。

《道德教育》与《教育与社会学》
涂尔干认为,教育学是一种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他先是对道德的几个要素进行讨论,即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自主和自觉。在了解道德的几个要素后对其教育进行了重要的讨论,如何能够让道德通过教育传递给儿童,让儿童能够拥有这种适合社会环境的道德,同时这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作用。
纪律是道德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能够称为道德的行为都有共同的特征——预先的规范,道德的首要功能就是确定行为、固定行为、消除个人随意性的因素。道德和习俗有很密切的关系,习俗中也包含规范,这种规范是常规性的,同时也有权威观念,所以道德或者习俗不仅是行为体系,也是命令体系。而权威性与常规性的统一源于纪律。纪律也是使人们的行为符合规范,因此道德最基本要素是纪律精神。纪律有一种社会效用——维持社会稳定、让人们遵守规范。但这并不表示纪律会阻碍人格的发展。如果完全无约束、不受限会导致悲观情绪和无目标,不利于人的发展,正因为有约束,才能够达成自我实现的完整意义。
纪律可以教会我们控制自我,但也是解放自我的工具。但是以纪律为基础的道德如果没有权威则不可能发挥作用。与个人有关的行为都不能称为是道德的,由道德规定的行为总是个人追求非个人目的的行为,因此道德行为不是以个人为对象而是以社会为对象的。只有人们作为社会意义上的存在,他们才是道德存在。社会与个人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虽然社会超越个人有自己的本性,但是二者之间一定有有机联系,即一个人必须在内心上与社会感到一致。而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通过教育把儿童和社会连接起来。如上所说,道德行为不以个人为对象,但是社会中总是会出现被认为是道德的个人行为。这是因为二者之间有仁爱这一间接影响,而仁爱只有作为与之相连的道德状态的一个征象是,才具有道德价值,所以仁爱在道德中只占次要、从属位置。
道德涉及全然不同的东西——善与义务。善与义务是一个事实的不同方面,其统一性是真实实体的统一性,但是二者仍不是一个东西,它们因不同情感对人的道德品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是对规范的敏感,具有纪律倾向,二是热衷于消耗自己、热情奔放。在变动时代,规范体系发生动摇后,人们就会寻求后一种要素,更强调奉献和牺牲。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儿童方方面面的了解道德,培养其风险精神,追求集体目标。康德认为自主是道德原则,但涂尔干认为,光靠自觉无法产生义务感。他认为,理性法则对人们气质的约束导致了义务感,理性是本性的组成部分,因此是自然的。而如果为得到自主必须与自然相分离,那应该放弃自主。在教育中,我们要对儿童进行道德符号解释,所以要对道德进行科学研究,这就确定了道德的第三个要素——知性。而同时,道德越来越依赖科学知识,这不会破坏其权威,而只会越来越打破宗教对道德垄断。
谈论了道德三个要素后,涂尔干进入了对道德教育的讨论。
儿童不知节制、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但他们易受习惯的控制,也容易接受暗示。而正好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着两方面的控制,因此为了避免学生成为教师的模板,应增加教师的人数以防止单人影响过于突出。学校是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可以为儿童提供社会生活所必必需的道德、纪律等。在学校里,能够让儿童初步的感受到普遍规范,养成自我控制和约束的习惯,初步习得义务的严肃性。纪律是道德教育的工具,但纪律并不是琐细的,也不能任由教师的使用。教师必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从事事业的伟大性,从而获得权威、相信权威,并把对权威的表达给学生,这才是他们的真正职能。
与规范对立的便是惩罚,二者总是相伴而行。对于惩罚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惩罚具有防范性的,有恐吓作用,但此观点只强调外部作用,没有触及生活根源;二是认为惩罚是对过失行为所包含的恶的补偿作用,惩罚变成了面对过去的而不是未来的,并且有一种恶来弥补另一种恶,这也是荒唐的。涂尔干认为,责难、斥责才是惩罚的本质。如果老师对过失行为不管不问,那么学生便会怀疑道德权威,从而不最终道德权威。因此惩罚是为了防止道德丧失权威,为了在遇到过失时确证过失所否认的规范。涂尔干认为,惩罚的首要原则是禁止体罚。原始社会结构单一,不需要儿童掌握道德、纪律,因此不存在体罚问题。随着文明的发展,对纪律道德等的要求提高,并且出现了教师和学生这样知识、身份不对等的情况,为了体现教师权威,体罚出现,并由学校传递至家庭。惩罚不应损害儿童健康,而应用对儿童好的方式进行惩罚,如不让其玩游戏、布置额外任务、呵斥等。但是惩罚的尺度越大,丧失的影响力就越大。同时,做出惩罚决定是要经过反思,即使时间很短,但也让儿童知道,这样的惩罚尊重道德权威,而不是随意做出的决定。
学校道德教育主要就是要提高儿童的团结意识,把集体当作行为目标,让他们融入当前社会秩序及其依托原则相一致的群体。法国民族气质的特征之一就是团结精神的弱化,个体成为了社会唯一的实在,而社会成为了抽象的术语,这是需要改正的。
其实,教育就是社会不断再造自身存在条件的手段,它并不是使我们成为本性的那种人,而是社会所需要并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教育不是个人事务,国家在教育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教育体系,但是共同的基础教育被认为是真正的教育,之后的教育具有了专业化的形式。因此,基础教育是人们保持群体同质性的手段。因此,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何其重要又何其魄切啊。
但是法国现在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了,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在变革过程中,不能完全舍弃过去的经验,必须要了解教育史、教与学史、教育体系等,这可能表面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放在历史中看却复杂得多。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学家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3.2之前

《社会分工论》
《原始分类》
《自杀论》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学术与政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儒教与道教》

        人类初期没有任何组织和分类,同时分类并不是个体活动的产物。随着人类不断发展,根据自然事物的启发,将自己生活的社会分类,从无到有,也从两个胞族变成四个方位再到不同氏族以及各种次氏族,图腾也与氏族一起发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澳洲人、祖尼人和中国这些不同地区的分类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却又其共同原则。原始分类不是个别的、例外的,它产生条件本质上是社会的。
        在不断分化的过程中,人类生存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复杂,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人们仍然在做同一件事情,处于无分工或者分工极其简单的状态下。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人们之间的竞争就会加剧,被排挤出当前分工体系的人为了活下去,就会被迫去做其他方面的事情,导致分工的产生。社会规模不断扩大,职业之间区别也不断扩大,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破集体意识、个人意识的发展。通过这一过程,人类就由低级社会的机械团结发展成为近代社会的有机团结。而分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并不纯粹属于经济范畴,也构成了社会和道德秩序本身。有了分工,人们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同舟共济不一意孤行。涂尔干用法律来论证社会分工的道德整合功能,制裁方式分为两种:压制性制裁和恢复性制裁。古代或原始社会中,压制性制裁发达,对犯罪的惩罚非常严厉,但是这本质上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惩罚而惩罚,是为了通过制裁这种方式来维护一种充满活力的共同意识来维持社会的凝聚力。这也是机械团结社会里的主要法律形式。在这种社会中没有个人,集体意识非常强大,宗教是人们生活的全部。而随着社会发展,集体意识不断衰落,个人意识不断增强,恢复性制裁取代了压制性制裁的主要地位。恢复性制裁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让事物归于原来的状态。个人的异质性很强,并拥有很大的自由,只要符合社会所共同遵循的习惯和秩序就可以。而这都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分工越复杂,人们的自由也就越多。同时社会分工也是让个体能够凝结在一起的原因。正是因为分工,人与人之间的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不容易断裂的纽带,这时社会团结很强,人与人之间就形成了有机团结。
        当分工日益分化,宗教对人们的整合能力就下降。新教教徒可以自由思考,导致他们的内聚力下降,而天主教徒还是像原来一样接受教规、不爱改变,因此新教教徒自杀现象就比天主教更严重。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发展中自杀很少而在其分崩离析时自杀会增多。家庭越大,对自杀的免疫力增强。这就表明自杀与集体力量的虚弱削弱和个人意识的增强有关。同时,男性也比老人、小孩、妇女的自杀率高,这是与社会的参与程度有关,程度越高自杀程度越高,反之则低。这是因为他们与社会发生了断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但发现生活和世界没有意义便选择死亡。这样的自杀就是利己主义的自杀形式。在古代社会中,也就是机械团结社会里。自杀是由于习俗、使命、宗教信仰等原因导致,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只是为了信仰、义务等原因,这种自杀形式在现代只有军队里才存在,因为他们被训练的不重视自身,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反常的自杀,这时社会管理个人方式出现了问题,社会缺乏有意义和目的的集体活动,导致他们有无限激情却没有目标最终选择自杀。比如经济危机、家庭危机都会导致这种自杀类型。
        文明的进步并没有让自杀率减少,因此自杀增加不是源于进步,而是社会的特殊条件,是一种伴随文明发展的病理状态,而教育、政治团体、宗教、家庭都不能消除这种弊病,因此只能寻求职业团体以更好的解决自杀问题。因为职业群体可以将社会中的人联系起来,有共同的情感和归属感。职业团体还有其他功能。同时,宗教的约束力下降,国家已经开始形成,虽然公共道德已经在建立,但社会规范仍处于旧的已经破坏新的还未建成阶段,社会道德处于动荡时期。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能成为社会的统一道德规范。
        由于分工的发展,职业分类已经非常发达,恢复法团、建立统一的行业道德是一个可选之路。
在政治中,职业团体也可以发挥作用。现代民主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政府与个人的沟通,而这个沟通需要一个中介机构,当时中介机构是地方群体。人民选出代表代表他们在政府中表达自己的声音,但地域意识随着社会流动的不断弱化、职业团体可以代替他成为未来政治代表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基础。
涂尔干认为,国家是整个政治社会必服从的政治权威,国家的目标是执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目标。韦伯从不同层面提出,一切自主的领导行为都是政治,政治是争取分享权力或影响力分配的努力。西方由君主制转变为现代国家过程中,促成了职业政治家的产生。他将政治家分为两种:①为政治而活的政治家,他们必须有足够的收入,所以这种人通常都是食利者,他们为了取得权力就会许诺支持他的人官职,所以一切党派斗争都是争夺官职授予权的斗争。②靠政治为生的人,专业官吏兴起,他们并不会因为领导人的更换而停职。同时新闻工作者以其职业的特殊性也是走上政治道路的途径。韦伯最后总结说,一个想以政治为业的人要有激情、责任感和恰如其份的判断力以正确行使权力,坚持自己的初衷,并将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相结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能够担当政治使命的人。
        在中国,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他们都熟读经典,追求“礼”“仁”,成为一个君子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儒教与清教有很大的不同。清教完全消除了巫术,儒教虽不信鬼神,但是他们祭奠祖先,但这本质上也是为了维护现世的稳定,儒家不接受“救赎”,这些士大夫唯一的渴望就是摆脱野蛮,做一个翩翩君子。儒家并不反对追求利益,但却没有形成资本主义组织形式,是因为中国人固有的规律性导致:接受教育做官,因为只有做了官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有了钱就置办土地,为后代留家产,虽说早期儒家学说并不是为了让人们追求利益。同时,中国的政治统治结构也有其固有的规律性,中国的并无专门商业法律、没有理性客观化的开端,并且营利团体也多是氏族组成,因此也就不能形成西方那种特有的理性的企业资本主义。
        韦伯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是因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出现。路德认为职业是人的天职,是上帝安排我们做的唯一事情。加尔文宗也同意这样的职业观,但也有不同。私人经济生活是神意的安排,人们要逆来顺受,但也可以更换职业,但是这一职业要更有利于公共和个人利益。并且认为,只有为上帝致富才是正当的,为了私欲是不正当的。因此清教徒们追求财富,以增加上帝的荣耀,成为被选中的人。有一些人就从事获利行为,而另一些人就成为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劳动力。因此就出现了富兰克林那样的人,他们家财万贯但是却一毛不拔,认为获利是人生的目的,获利并不是为了享乐。但是随着宗教对人们的控制力减弱,个人意识的不断增强,逐利行为剥离了宗教基础之后,资本主义越发的发展了起来。

2017.6

《超越左和右》吉登斯
《致命的自负》哈耶克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涂尔干
《现代性与大屠杀》鲍曼


2017.暑假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
《时尚的哲学》齐美尔

读的太差!


2017.10.20前

《资本论》(二、三卷)马克思
《继承人》布迪厄
《合法性危机》哈贝马斯
《有闲阶级论》凡勃伦
《叔本华与尼采》齐美尔
《两性关系》李银河
《夏娃的种子》麦克艾文

2017年11月20号

《爱欲与文明》
《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疯癫与文明》
《规训与惩罚》
《想象的共同体》
《旧制度与大革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神圣家族》一半

2017年11月23

《神圣家族》后半部分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
《娱乐至死》
《污名》
《专制与民主的社会起源》
《国家与社会革命》

    这个月读的很分散,下个月继续加油!
[ 此贴被奕晓孤城在2018-11-01 10:01重新编辑 ]
Posted: 2017-03-04 00:34 | [楼 主]
snzg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596
威望: 594 点
金钱: 5940 RMB
注册时间:2007-12-15
最后登录:2024-11-26

 

相当不错。继续努力!!
Posted: 2017-03-06 16:21 | 1 楼
王旭清清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26
威望: 26 点
金钱: 26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5
最后登录:2017-10-17

 

很流畅,理解掌握地很快。以后继续坚持,努力思考,必定有大进步!加油!
Posted: 2017-03-09 08:29 | 2 楼
田舒彦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43
威望: 43 点
金钱: 430 RMB
注册时间:2013-01-27
最后登录:2017-05-23

 

对每一本书的核心都把握得很好,并且能够将各本书联系起来思考,不简单。继续加油,将会有更大收获!
Posted: 2017-03-11 21:12 | 3 楼
snzg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596
威望: 594 点
金钱: 5940 RMB
注册时间:2007-12-15
最后登录:2024-11-26

 

晓映同学的读书,数量大,力度强,能坚持,相当不错!
Posted: 2017-11-13 11:05 | 4 楼
易卓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68
威望: 68 点
金钱: 68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6
最后登录:2019-06-25

 

真正做到了读硬书,硬读书!再接再厉!
Posted: 2018-07-01 20:50 | 5 楼
墙角的鱼缸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20
威望: 20 点
金钱: 200 RMB
注册时间:2018-10-09
最后登录:2020-01-19

 

读得很棒,深受鼓舞!
Posted: 2018-10-09 23:04 | 6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330285(s) query 4, Time now is:12-12 00:4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