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于德丞:古村,古樟,古祠堂——聆听宗族的故事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于德丞:古村,古樟,古祠堂——聆听宗族的故事

一个炎热的夏天,怀揣一种对中心调查既陌生,又好奇,既胆颤,又憧憬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江西的列车,慢慢的接近那个自己陌生而向往的地方——江西安义。说到陌生,一点不假,对于中心的调查自己是早有耳闻的,中心培养人才的宗旨有二,一则为读书,二则为实践。二者前呼后应,相依相靠,贺老师主张读书,在于修身养性,通过读书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读书而不读死书,足够的读书后是实践的训练,也就是驻村调查,扎根实际,参悟真理!读了一年的书,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不同于读书的生活,可以走出图书馆,走向田间地头,走进村宅小院。对于这次调查自己感觉一点的胆颤,对于调查方法我不熟悉,对于调查的主题我不熟悉,对于调查的对象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也不懂,我能做什么?无疑让我直冒汗!但对调查我有事好奇和憧憬的,这次调查的地方选址是古老的宗族性村庄,对于我这么一个来自北方村落的人来说,这种宗族性的东西可以走出书本,真实的出现在我的眼前和耳朵里,想到这,我好奇万分!回忆着书中宗族性村庄的祠堂家规、权威的老人这些概念,迷失在对自己调查之地的无限遐思之中。
到了调查的地点——江西安义石鼻镇石鼻村,一个既相似于又不同于书中的宗族性村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父权和夫权对女性的支配,公共事务中的大公小私,这些宗族色彩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什么这里的人拼死拼活的生仔?为什么计划生育在这根本推行不下去?为什么在婚姻中女性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为什么西方的人是理性的假设在这里失去了价值?为什么我所在的北方村庄没有这些典型特点?……无数的疑问在调查中涌上我的头脑,这些与自己“生于斯”的村庄差异很大的东西,那些西方理论不能完全解释的东西激起我对调查的兴趣,慢慢的我开始感悟到扎根中国农村调研的必要性。马克思的矛盾特殊性理论一直在教育着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理论出于实践,理论因时因地而异,同样是关于村庄的认识和理论,不能再南北方村庄之间混淆,偌大的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数量多而杂,它们因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而又差异,谈论中国农村,不能泛泛而论!这种特殊性不仅体现在中国不同地域村转差异之上,而且更显著的体现在中国与西方在理论上的契合点的矛盾之上,这也让我懂得为什么不能用简单用西方的理性人的假设解释宗族性村庄的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因此要真正的认识农村、了解农村,就必须扎根其中,与其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农村现状、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逻辑,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地方性法则,使我们的农村发展更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和谐!
随着调查的深入,调查中对调查方法和团队的“传帮带”的精神感受颇深。在访谈、讨论和聊天中亲身感受到带队的正副组长(中心培养的博士)水平之高,问题意识之强烈以及思维的严谨和敏锐,让我倍感震惊。真正的感受到扎根务实的做学问的态度是每一位学生、学者都需要切实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长远的成功。这对我的人生观影响很大,现在的很多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育培养充斥着单纯的功利性,而缺乏长远的理想抱负,有小德而无大德,难以真正的成为有用之大材。在调查中,那种总揽村庄整体,再去把握村庄细节,在现象之间找联系,在联系之间求逻辑,最终寻求一个对村庄有效的认识和解读,把握问题背后逻辑并需求突破的调查方法使我受益不浅,不管是以后走学术还是工作都是一种能力的质的提升。在调查中师兄师姐对我们信任的引导和帮助,也让我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调查,融入调查,他们敏感的问题意识和超强的逻辑思维,使我的在思考问题和提升逻辑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这种不同年级的无私的“传帮带”的精神让我感动。
南方的热、蚊子叮咬的痛楚、江西老表的热情、800年古老祠堂凸显的神圣、小组成员的互帮互组、夜下行走人烟稀少的古村落的刺激都让我永记于心,不能忘怀!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20 21:0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Total 0.132051(s) query 3, Time now is:09-08 20:0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