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贺苏园:为国家快速发展而自豪——2012年暑期调研感想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贺苏园:为国家快速发展而自豪——2012年暑期调研感想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2011级本科 贺苏园


作为一名经济学本科一年级的新人,我参加了中心辽宁丹东组的调研。因为一直以来都受到的都是理工模式下的教育,能参加这次社会学的调研,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这次调研里,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社会科学调查方法与自然科学实验间的不同,也认识到了双方学科都存在其结构上的局限性。但因为之前没参加过其他调研,无法拿出其它体验来与中心的调研做一番比较不能不说很是遗憾。

先谈具体应用中不同学科的结合。虽然我修的经济学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其研究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也和社会学关联的极为紧密,但在实际的调查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同观点。这些新的观点的提出造成的不仅仅是分歧,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释问题。比如利用博弈论视角解释当地送礼的异化、用区域气候来解释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而解释当地的某些习俗。虽然有些问题无法解释(如对村民在无监督情况下投票的解释,几位前辈一致说是习惯,但还是觉得有很多疑问)。我们小组在讨论时还对调查组的成员专业配置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仅是社会学专业的人肯定是不够,可以考虑与心理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人类学一起混合编组。
接下来再说下调查方式的不同。中心的这种调查内容不好用问卷,于是大家从调查开始到结束都一直在进行访谈以收集个体案例。以访谈模式进行调查的好处是可以把单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把握清楚,也能挖掘一些不易从表面发现的东西。但就我个人认为这种调查模式还是有所欠缺的,首先,能发现表面发现不了的问题固然好,但是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挖掘上就可能会错过一些表面能发现明显问题的地方。第二,这种访谈耗时长,可能会造成调查中的取样点比较少,进而造成采用非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当然,这也可能有中心曾于2009年在本地区其它村庄调查过,带队的各位对该地区特点比较熟悉的情况。但这次调查里,还有些地方存在一些小的疑问,如这次调查的北岔路村(岔路部分)还有一个叫戴家堡的地方没去过。



接下来谈个人感想


为期二十天的调查结束时,我早已习惯了在村庄里的生活。在返程时从赛马到沈阳的路上,我在车上小睡了一下。醒来的时候,车已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周围的景色正由清一色的原始森林变为散落在玉米地间的巨大工业厂房。小面包接连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巨大隧道,与高速公路平行的,是正在修建的高速铁路专用高架桥。放眼望去,目力所及处,随处可见正在建设的公路铁路和矗立在大楼之间的塔吊。与调查时漫山遍野的玉米地相比,这种我们调查组里大多数人已经习以为常的景象现在经过而二十天调查之后的我眼中却又是另一种壮观。初到东北,看到当地满地的农业机械和轿车,就想起在自己的老家一个村只有几台拖拉机,轿车基本没见过。如果把小时候的我从老家突然转移到今天我们调查的村庄,看过村长家的木地板和车库、看过我们住的阿姨家院子里的小汽车和三轮,我肯定以为四个现代化已经实现了。
而在离开时的路上,我再一次从视觉上感受到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迅猛发展。试想把一个改革开放之前的普通人送到现在,让他沿丹东坐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坐动车到武汉,路边我们每天都能看见的习以为常的延绵不绝的建筑工地、连续不断的高速铁路就能把他吓到目瞪口呆。但如果用当时的视角来看现在这个世界,感受社会的进步甚至不用向窗外看,光是我们现在人手一个的手机,让我们可以在几秒钟内与遍布在地球上的任意一台电话通话,发送接收或是随时随地接入全球互联网。回想八十年代初电报这种最新型的通讯工具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被这个小东西踢进了博物馆。如今具有这么大功能的手机却只要几百块,——不到一个打工者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就可以在商店买到。真要细说起来,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进步简直是飞越,小时候没见过楼房,觉得六层十层楼就不得了了;小时候没见过电梯,专门跑到土地局去坐电梯玩。现在呢?没二十层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楼房,六层的居民楼也安了电梯,国外网站上有个关于长沙的笑话,‘对不起,本宾馆没有房间了,请您稍微等一下,我们马上再盖一栋。’想想,三个月盖起一栋百层楼房,与其说这建筑速度对三十年前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不如说这一百层的楼房本身就是个奇迹。
即使在现在,在我们身边,这种高速发展也在持续的进行。虽然我平时不怎么出校园,但这次在我坐车去北京和回武汉的路上,发现市内好多路两旁的建筑整个换了一茬,原来还是杂乱的城中村或者干脆就是一片荒地,现在却成了满是摩天大楼的商业区或者高层住宅。我只能默默的站在路两旁新修的一栋栋高楼的阴影下体会科学技术进步产生的伟大力量。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今天的快速发展局面是建立在上一辈人辛勤劳作的基础之上,如今对内面临着诸如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交织的复杂局面;对外则要在国际上扮演更多的角色,也意味着更多全新的挑战。中国所走的道路是以前从未有人尝试过的,管理、建设好如此大的一个国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自己被时代所赋予的重要使命,将国家建设视为己任,看清自己的位置,为建设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我们不仅要为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变迁而感慨,也要为今日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一个平凡人正经历着的,从落后到先进的传奇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19 19:55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2年调查趣事

Total 0.133533(s) query 3, Time now is:04-26 21:3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