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陈盼盼读书报告(更新至11月9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盼盼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09
威望: 109 点
金钱: 1090 RMB
注册时间:2011-09-21
最后登录:2012-06-25

 陈盼盼读书报告(更新至11月9日)

    这是开学后的第二个月,生活方面已经适应了,学习也进入了状态,有了一定的规律性,所以也能静下心来安安心心地好好读书了,才发现读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每当拿起一本书读的时候,沉浸其中,我可以忘记身边的一切,忘记烦恼,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身心都能放松下来,跟着作者的笔调在文字、思想的碉堡里遨游、徜徉。读书,让我变得简单;读书,让我有自己的思想;读书,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读书,让我认准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读书,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这些是藏在我心底的话,是我的真实感受,是我读书后想急切地表达出来的感情,这些都是书给予我的,是我从未有过的充实感、价值感。我确信,在我未来的生活中会始终与书为伍,撰写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以下是我从10月1日到11月10日读书书单:
卡尔·马克思传          张光明、罗传芳    人民日报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传          玛丽安妮·韦伯    江苏人民出版社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韦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  韦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支配社会学              韦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始分类                涂尔干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实用主义与社会学        涂尔干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孟德斯鸠与卢梭          涂尔干            上海人民出版社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卡尔·曼海姆      华夏出版社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渠敬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孙立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礼物的流动            阎云翔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卡尔·马克思传》  卡尔·马克思——人类历史上的思想巨匠。读完这本书,读完马克思,心中感慨万千,可是一旦要下笔写点儿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写起,马克思本人,马克思的品格,马克思的生活态度,马克思的处事风格,马克思的学说,马克思的博学,尤其是马克思的毕生研究,马克思为学术献身、为政治献身的精神,都无不让我震撼,是真的震撼。人人都知道马克思是伟人,的确,然而,我们更要知道,这是马克思穷其一生致力于学习、致力于研究,忍受艰难险阻、痛苦折磨,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披荆斩棘换来的。
    马克思的学说,集严整细密的论证和宏伟的社会理想与一身,堪称古往今来最为丰富深邃的思想体系。他以自己的头脑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既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是激情澎湃的革命家;既是投身于政治斗争的战士,又是富于爱心,和蔼可亲的朋友、丈夫和父亲……
  本书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作者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我们读马克思,了解的不光是他这个人物本身,还有他的时代。马克思本人给我的激励主要是精神层面的,那就是学无止境,虽然未来的学术道路并不好走,但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挡我们求知的脚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艰苦奋斗,坚持原则,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此外,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都应该有所坚持,执着追求,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勇于披荆斩棘,经历了山重水复,我们总能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总之,坚定信念,执着追求,奋勇前进!
  《马克斯·韦伯传》  这部传记的作者是韦伯的妻子玛丽安妮·韦伯,因为书中利用了韦伯写给他的妻子、朋友和同事的大量信件,使得这本书为后人研究韦伯的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很好的展示了韦伯对他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以及思想与政治活动所作出的反应和产生的影响。在书中,玛丽安妮从韦伯的祖先、童年开始,向我们详尽地描绘了韦伯作为学生、战士、律师以及大学教授的生活。作为学生,韦伯兴趣广泛,抱有一腔对知识的渴望,在学海里遨游,在书海里徜徉;作为战士,韦伯有着天生的领导气质,以及发号施令的才干,更有高度的爱国精神;作为律师,韦伯坚持正义,并且满怀社会关切,他就是无产阶级的辩护士;作为教师,韦伯全力以赴满足学科的要求,他朴实平易,是良师,亦是益友。读完了这些,呈现在我们脑海里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伟人了,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处。韦伯1897年的神经崩溃缩短了他的学术生涯,耗尽了他的经历,玛丽安妮对此的描述让我们深入了解到他的许多个人纠纷以及困扰他终生的一些问题。尽管如此,韦伯依然没有放弃,他在学术与政治道路上长风破浪,风雨兼程,他让我们知道,选择了一条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我是把这本书当做社会学的入门书目来读的,但是却发现,这本书虽然不厚,却都是精华,读起来还是挺晦涩的(自我感觉)。在本书中,韦伯详尽地表达了他对社会学研究的任务、目标、方法和概念工具所持有的观念,同时也将他的理论思考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是我们理解和研究韦伯的社会学以及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基础。这本书虽不厚,却简明扼要地包含了许多社会学概念,比如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共同体关系和结合体关系;开放关系和封闭关系)、组织(政治组织与神权组织)等等,对后来的社会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我们理解和学习社会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韦伯所处的时代里,“社会学”刚刚开始萌芽,还算不上是一门纯粹的专业学科,但也正因为如此,韦伯得以发挥他的原创力,提出关于社会学基础理论的一整套构想。《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译自《经济与社会》一书中得第一章。全书共分十七篇,包括方法论上的推进、社会行动类型的建构以及各种社会关系概念的形式的定义与说明,展现了韦伯对“理解社会学”研究典范的全盘设计。韦伯开创了以“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传统,为社会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经济与历史》  这是一本经济的发展史,经济的历史,韦伯认为经济史研究的任务至少有三项:第一,研究某一时期的经济功效是如何分配、如何专门化与如何结合的;第二,在此情况下,被占有的功效与机会,是作家计的利用,还是作营利的利用;第三,经济生活里,合理性与非理性之关系的问题。全书共有四篇,第一篇,概念,也就是一个大的框架,为我们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第二篇,前资本主义时期,从财产制度到庄园制度,到工业经济组织(工业的发展),到手工业行会的出现,再到工场生产(工厂的先驱),再到商业发展直至货币出现,韦伯向我们展现出各种经济团体的出现及瓦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行为越来越趋向于合理性与理性化。这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有利条件。第三篇,资本主义时期,韦伯列出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先决条件:占有一切物质的生产手段;自由的市场;合理的技术;有可计算的法律;自由劳动力的存在;经济生活的商业化,再进一步的发展,就是近代工业的出现,这种发展仅见之于西方,因为西方有合理的劳动组织,并具备专业行政、职业化官吏阶层以及基于市民权观念之法律的近代国家。这个合理的国家又能促成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计划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最后,理性的精神、理性的生活态度以及理性的经济伦理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内在与外在条件,物质与精神因素的综合,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学会多角度把握。第四篇,城市,韦伯通过古代与中古城市的比较,说明中古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就是萌芽自中古商业及工业制度,利用其物质与法律形式。
    综观全书,韦伯探讨了各种生产制度与团体(庄园制、领主制、行会制、工厂、市场、城市与国家等)的互动与演变,特别注重其间“理性化的成分”,这就使得他的研究带有一种“整体史”与“比较研究”的特色。
    《支配的类型》  通过《支配的类型》,韦伯归纳出三种理念型的支配:卡理斯玛支配、传统型支配与法制型支配。其中,卡理斯玛的基础——对个人及他所启示或制定的道德规范或社会秩序之超凡、神圣性、英雄气概的献身和效忠;传统的基础——确信渊源悠久的传统之神圣性,及根据传统行使支配者的正当性;理性的基础——确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于法律,以及行使支配者在这些法律规定之下有发号施令之权利。韦伯除分析这三种支配类型的基础外,还探讨了其运作及影响,并关注不同类型的支配与管理对于一个社会的实质与形式合理化的影响。韦伯的这三种基本的正当性政权都是以纯粹方式建构的类型,它们所具有的不同的正当性原则,应该不但为追求正当性的统治者所接受,同时也为肯定某政权之正当性的被统治者所接受,韦伯在这里是以社会学的观点展开他对正当性问题的了解,他同时针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的行为与价值态度,这实际上就是规范导向的范畴。
  《支配社会学》  韦伯在其中探讨了卡理斯玛支配、传统型支配与法制型支配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得各种具体的基本的变化。如卡理斯玛支配向民主制的选举制度转化、卡理斯玛的“即事化”、家与氏族卡理斯玛、官职卡理斯玛、卡理斯玛王制、卡理斯玛教育、卡理斯玛的追求之金权政治化、卡理斯玛的正当化;传统型支配里家父长制支配与家产制支配的变化;法治型支配中官僚制的变化,它的本质、前提条件及其开展。
    书中,韦伯多用比较的方法阐释各种支配类型及其变形,例如家父长制支配与家产制支配的比较;望族支配与纯粹家父长制支配的比较;政治的卡理斯玛与巫术的卡理斯玛的比较;等,由此可见,韦伯思想之博大精深,见解之深刻,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韦伯支配社会学的研究,得以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韦伯研究社会的方法特点,我们也应借鉴这种方法看待社会中的事物,这样,我们可以把相互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宽广的胸怀解决现实中许多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
    《原始分类》  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原始分类》说明了两方面的观点:第一,人们对于物的世界的认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认识,图腾是这种认识的“原始形式”,图腾为知识的基础与社会的组织之间的“相互映照”关系,提供了最典范的例证;第二,现代知识与“古代知识”之间存在不同,现代知识将人与物、人与自然截然分开,认定物事没有内容和情感的东西,而“古式”知识,则赋予物如同于人的意义和情感。
    书中的论证清楚鲜明,材料真实,但在逻辑上和方法上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逻辑上,他们根据假设的理由进行论证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他们指出,澳洲某些部落的星象神话是以图腾组织为模型的,然而他们实际上论述的却是,星辰是一般分类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从属于社会分支的。在方法上,在涂尔干和莫斯所探讨的许多案例中,根本就不存在社会形式与分类形式之间的对应,然而,他们却用一些例子来推断出这种对应,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对这些推断加以检验,而是纯粹主观臆断,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虽然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但仍然是值得一读的,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学探讨的重点,投向了理解人类的思维和社会生活这一重要的主题上。
    《实用主义与社会学》  全书共分为20讲,其中,前面12讲是对实用主义的评价,包括第1讲至第10讲是关于实用主义的基础理论的解读,第11讲是关于实用主义的一般方法,第12讲是关于实用主义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宗教问题,从第13 讲开始一直到最后,是涂尔干对实用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的界清。实用主义最先形成于1895年至1900年的美国,随后在实用主义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席勒的推动下,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实用主义运动逐渐掀起。涂尔干认为自己的思想与实用主义的结论是有区别的,他阐述了界清实用主义与社会学之间区别的三个重要意义,即普遍性的(实用主义对理性主义缺陷的揭示),民族性的(实用主义对法国民族文化的威胁),哲学上的(实用主义对全部哲学传统的毁灭)。随后引出哲学传统中的两条脉络——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者对真理的膜拜遭到了实用主义的否定。
    在讨论宗教价值的时候,涂尔干认为我们只有考察了最具特点的宗教生活的产物,也就是研究了圣徒的宗教之后才能够真正了解宗教的价值。
    涂尔干对实用主义的批判,第一,实用主义过于表面化的学术态度,“比较随意”和“随心所欲”;第二,实用主义认为经验只是产生于一个层面,理性与感性同属于一个层面,真理与感觉与直觉也同属一个层面,陷入了“一个层面”的狭隘性;第三,实用主义过于“功利主义”。因为它提出“真理即有用”的论题。涂尔干认为,通过对实用主义的批判,可以坚定社会学与实用主义的界清,实用主义的缺陷也可以用社会学来弥补。
    最后,实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真理,而真理是复杂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看到真理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尊重他人的观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增加我们的阅历,丰富我们的知识,以谦虚的态度,全面的、深刻的研究一门学问,吸收他人之长,以补自己之短。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曾有评价者把这本书称为“对当代危机的即时性理性回应”,这个当代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出现危机时期,“危机”是指当时存在的包括社会危机和思想文化危机在内的全面危机;“即时性”是指,曼海姆本人非常及时的对时代危机做出的具体反应;“理性回应”是指曼海姆对这种当代危机的回应,基本上是从传统的理性主义的立场出发进行的。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原文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章,对问题的初步探讨,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人类的思想和知识在当代所面临的困境,曼海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他对思想和知识在当代的具体处境的基本看法,从而为他论述以知识和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奠定基础。第二,提出关于“思想”的社会学概念,曼海姆认为,思想和知识都是由一定社会的各个方面决定的,因此,必须从这种社会的各个方面具体考察思想、考察作为思想的具体结果的知识。第二章,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又区别的概念,在这里,曼海姆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论述,从而体现了他通过研究知识与社会的关系,通过论述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实现他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所能够发挥的介入和改变现实的作用的人生理想。第三章,科学政治学的前景,在这一章中,曼海姆论述了政治科学以前为什么不存在,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何决定知识,以及政治知识的本性和可沟通性等问题。知识社会学要想研究论述思想和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就必然会直接涉及政治领域。第四章,乌托邦心态,在这里,曼海姆不仅论述了这种心态与意识形态、实在问题的关系,简明扼要地分四个阶段论述了乌托邦心态的发展历史,而且还论述了这种心态在当代的基本情况,对于研究这个领域的人富有启发意义。第五章,知识社会学,曼海姆对它进行了简明扼要和系统全面的论述,包括知识社会学的定义、范围和各个分支,它的两个组成部分,它的历史等等,使我们对知识社会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  自涂尔干以来,失范始终是被当做反常的、病态的或偏差的现象来研究的,有人把它看成是集体意识的匮乏状态,有人把它看成是结构紧张在社会行动上的表现,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个体心理上的病态征兆。这些以真理的名义剥夺了失范存在的现实意义及其特有的社会价值,值得我们反思。
    在内容上,本书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失范理论综述,综合了涂尔干的失范理论、默顿的失范理论以及当代失范理论。从结构安排上看,本书是从意义缺席、关系断裂和制度变迁这三个层面上来分析失范问题的。在有关意义问题的讨论中,作者从行动出发,说失范是意义的缺席,意味着行动者在筹划和解释过程中出现的意义空白或态度真空的状态,或者说行动者在反思过程中,由于意义图式出现了混乱和空白,从而使其无法对行动本身提供意义解释。从关系角度来看,日常互动所建立的认同关系和沟通关系,并不是像哈贝马斯等人所认定的那样可以具备某种完满的形式,相反,他者的意识生活是不可得的,主体间的交互理解是不完备的。从制度层面来看,失范对制度变迁始终具有双重的影响:制度的反面启示作用要求彻底根除失范或反常因素的合法地位,通过各种禁止性和否定性手段对失范现象的成员资格予以剥夺;正面启示作用通过稀释和溶解、妥协和调和的方式包容各种反面现象,培养制度特有的韧性和弹性。这就是制度在稳定的和局部的变迁过程中所贯穿的逻辑。
    我们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学术研究是建立在不断发现的基础上。失范并不是一个局部问题,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联系,所以必须对失范问题重新检视,这样才可能有新的发现。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缔造了一个新的支配性势力结构,商界、学界、政界的精英们结成联盟,占据、支配着社会财富的分配、再分配,城乡之间、贫富之间没有共同发展的机会,作者把这种格局称为“断裂”。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这里的断裂主要是结构性的断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市中失业下岗人员大量增加。这是由我国产业结构转换和制度转轨所带来的,它并非是暂时的现象,而是根本性的缺失,因为这些失业者几乎没有可能回到主导产业或新的就业岗位中去,他们也失去了与单位制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被社会转型永久淘汰的人。二是城乡之间。农村和农民无法与日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成为一体,难以加入城市化进程,农民因而成为被抛到社会结构之外的最庞大的一个群体。我们常说的“城乡二元结构”就是最大的社会断裂带之一,由于户籍制度的作用,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农民工问题成为城市中又一种形式的社会断裂,绝大多数农民不能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经常遭遇歧视和侮辱,这一切无疑会滋生社会仇恨,产生社会冲突。
    概括来说,断裂社会在现实意义上首先指明显的两极分化——富裕与贫穷、城市与农村,社会沿着这条主要断裂带展开,几乎分裂为两个不同的世界。这种断裂的含义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既是经济层面的,更是社会结构层面的。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许多难题:贫富差距悬殊、收入分配不均、贪污腐败、弱势群体、信任危机等等。这些问题都源于社会权利的失衡——不同利益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所以说,中国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的路不好走,走出失衡与断裂社会的道路必须从制度的合理设定与安排中寻找。
  《礼物的流动》  这本书写的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面约50公里外的一个名叫下岬村的小村子里的礼物的交换与流动,主要研究的是1949年到1993年期间村子里的礼物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仪式的创新以及礼物交换的工具化、目的化、利益化。对于礼物交换的原因及功能,作者在第四章进行了分析。村民们要把收入的10%到20%用在随礼上面,这一方面是社会和道德的力量,意味着一个人的道义和情感的关心,另外也是一种培养、维持和扩展其关系网的基本方式。下岬个案表明,乡村社会中私人网络的培养既是一种权力游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关系不仅涉及工具性和理性计算,也涉及社会性、道德和个人感情。的确,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是与其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的,不可能脱离其中。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礼尚往来”,你有需要了,找了别人帮忙,他日别人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你也必须要尽力的去帮,要不这条关系链是会断掉的。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这种礼物的流动有它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的确是打破了一个旧世界,建立了一个新世界,但这个新世界的建立,是在全盘否定以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然而,乡土社会中的一些潜移默化的道德、伦理常情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就根除的,礼物所蕴含的“关系”、“面子”正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社会主义的平等主义思想极大地刺激了普通民众去参与礼物交换角逐的愿望,并使交换竞争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同时,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部门的各级干部控制着各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的权力,导致了村民更大的依附性,普通民众给干部送礼而干部具有优越性,这是实质上的不平等,也不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下面是我这个月读书的收获:
    一、我对读书的认识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读完一本书,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当然,不可否认这些知识可以丰富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我们的认知,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书中领会到作者的思想,这些活的思想多多少少会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引起我们的思考,而只有会思考,我们才能把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二、读书带给我的认识
    如果不能改变生活,就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对我们来说,书是一定要读的,也许有人会觉得读书枯燥无味,不想读,可是不读书,我们会觉得生活中少了点儿什么,我们会变得无知,会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既然如此,那为何不快乐的读书呢?把读书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好好享受读书的过程,读好书,好读书,给自己读出收获,读出生命的意义。生活也是一样,即使不尽如人意,悲天悯人是一生,欢天喜地也是一生,那为何不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自己快乐的度过呢?我们不能改变生活,但我们可以改变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人的精神是不会被打败的。马克思、韦伯的经历给我以启发,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人生中谁没有遇到过挫折?最重要的是越挫越勇,只要以一颗勇敢坚强的心去迎接挑战,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是胜利者。
   
[ 此贴被陈盼盼在2011-11-11 19:52重新编辑 ]
天道酬勤!
Posted: 2011-11-09 22:31 | [楼 主]
印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435
威望: 435 点
金钱: 4350 RMB
注册时间:2010-12-10
最后登录:2022-04-27

 

一个月读了这么多的书,真是强大,以后我们一起读书,可以多交流。
我最大的天赋就是勤奋。
Posted: 2011-11-09 22:46 | 1 楼
陈秀云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62
威望: 162 点
金钱: 1620 RMB
注册时间:2011-04-01
最后登录:2013-01-29

 

很羡慕你们这种享受读书的人。
谨言慎行.
Posted: 2011-11-09 23:09 | 2 楼
石磊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89
威望: 89 点
金钱: 890 RMB
注册时间:2011-03-31
最后登录:2012-06-04

 

太强大了,学习了
Posted: 2011-11-10 11:59 | 3 楼
田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61
威望: 861 点
金钱: 86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23-02-15

 

很厉害!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集体的力量。盼盼,加油!!

最好是编辑在一个帖子里,积累下来就很壮观了。
研究新领域,开辟新战线。做好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准备!
Posted: 2011-11-14 23:51 | 4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53531(s) query 4, Time now is:05-11 05:0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