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桂华阅读史(研究生期间)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印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435
威望: 435 点
金钱: 4350 RMB
注册时间:2010-12-10
最后登录:2022-04-27

 桂华阅读史(研究生期间)

编者按:
现在的时光无疑是人生中最好的阅读时间,每个阅读者在不同的阅读阶段都会遇到自己的困惑,或为数量稀少,或为质量低劣,或为精神上低迷不堪,或为理解上陷入泥潭····亦或读到理论于自己更多的只是苍白···所有的问题虽然都最终依靠自己的解决,但前人的阅读实际上早已为今人提供了启发的良方。这里选取了桂华师兄的阅读贴,那时中心读书会尚显冷清,发帖亦不成体系,相比于现今读书会的红火,不禁感叹时间力量之无穷和人力作用之庞大,贴中包含不少阅读体悟与阅读思考,细细品读,颇有意味,现将其读书贴汇编于一,以望达启发阅读之效!

2008年3月
1、《经济与社会》(第一卷,第二卷一部分)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3、《儒教与道教》
4、《社会学基本概念》

    这一段时间集中阅读韦伯,包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一套韦伯作品集与商务的《经济与社会》以及上海人们出版社的《社会学基本概念》。
    过韦伯与马克思做一点初步的对比分析来报告本期的读书情况:
    一、研究内容:韦伯终其一生研究西方的理性主义的发展,即理性化过程。韦伯受到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传统并以康德为集大成的影响,在韦伯那里西方的理性包括三层含义:1、由经验知识及技能发展带来的科学——技术理性主义,即科学主义的概念明晰;2、对世界“意义”认识系统化的形而上学——伦理理性主义,即资本主义伦理的形式化的个人自由;3、意义关联与制度化下的实际生活态度的理性主义,亦即实际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化、系统化、形式化、明确化。(参见施路赫德的研究)在韦伯看来,理性化至少是西方世界的历史过程,并将走向悲观的未来。马克思详细地研究勒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内部逻辑喝矛盾,以此也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做出预测。
    韦伯的“理性化”来把握西方世界,马克思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分析资本主义,二者都假设存在并试图把握时代的历史特质和整个历史的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二者都有黑格尔历史观的痕迹。只不过他们运用了不同的分析框架。
    二、研究方法:韦伯运用个人主义方法,从社会行动入手进行经验性的社会学研究。首先要将韦伯的个人主义方法与其研究对象区别开来。就是说韦伯运用个人主义方法对结构性的事物进行分析。韦伯的个人主义方法反对的是对“自身”的反射和表现集体人格的实体化。其实韦伯从来都是将单个的个体行为作为其研究对象的边缘,他研究的核心是地位团体与社会结构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韦伯通过社会化这个关键词沟通了其研究方法个人主义与研究对象上重视结构的分野,韦伯分析的重点是个体行为社会化后的共同体(行为)、社会团体(行为)、市场(行为)以及政治团体(行为)等,但关键是后者们是个体行为社会化的结果,反对将后者们实体化是其方法论的核心。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类似于韦伯意义下的法学规范研究,而非韦伯运用的社会学的经验性研究。这种规范性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与经济间的“原则关系”,而非经验性社会学研究所论述的经济与社会间普遍的实际关系——相互依赖关系以及经验上的相互影响。前者跟注重纯粹性与逻辑性,后者更注重经验性与实质化。基于上述区别,韦伯的研究是追根溯源式的,他的结论为:《旧约》中记载的事件与思想,开创了西方文明的唯一性。而马克思则认为研究资本主义过程必须研究其发展最高级和最纯粹的阶段,就像他认为的:认识青蛙就必须要解剖猴子(非原话)。
    基于此,二者在经济理论上也是很有差别的。马克思所做的是纯粹的价值分析,并认为从整体上讲,价格在市场上呈现出价值。马克思所做的整个社会资本运行过程,故其忽视单个资本以及单个资本家的价格状况,使其价值分析具有合理性。而韦伯的经验性社会学分析所面对的是单个资本运行的状况,他研究单个资源的分配以及经济机会。由于单个经济活动重视的是商品与机会的边际效用而非必要劳动时间,所以韦伯与现代经济学一样做的是价格分析。(未完待续)

2008年3月
韦伯
1、《经济与社会》(下卷部分)
2、《宗教与世界》
3、《正当支配》
4、《非正当支配》
5、<社会科学方法论>
6、《韦伯思想肖像》
7、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8、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9、《乱伦禁忌及其起源》(未完)
      很遗憾无法找到《古犹太教》 有机会再读

读书体会:(结合上期关于马克思和韦伯的比较)
一、无疑,马克思和韦伯在讨论经济在社会生活(包括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制度,思想意识形态等)中的基础地位。不过两人在论述它们关系的时有不同的侧重。马克思的理论:(1)马克思基本上只从经济层面进行过科学的研究,资本论的分析延续了李嘉图开创经济学规范技术分析,这部分理论属于实证性质;(2)而其社会理论包括阶级分析、国际工人暴动纲领等都是在运动实践中产生的,这部分具有实践纲领的性质;(3)其哲学理论包括历史观等具有"形而上"学性质,尽管恩格斯认为其辩证唯物主义来自于实证分析。从内容上讲,第一部分分析经济运行过程,第二部分包括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制度,思想意识形态等。当然这三个部分的划分是及其简便的,三者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其实践纲领的理论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等。从这中简便的划分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理论中实证部分在经济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实证科学的标准来分析马克思理论,马克思最令人信服的部分在经济理论。(这并不是说我否认其阶级分析的社会学价值,并且我以为实证理论对与社会实践过程并不是充分的,甚至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用理论论证我们行动的合法性,选择本身才是充要的。)而韦伯试图对经济与社会生活都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也就是说他要研究经济与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制度,思想意识形态等所有的方面及其关系都进行分析(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理解经济生活产生与宗教伦理),所以他的分析涉及宗教、政治、社会组织(城市)、经济历史等。后来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结构理论也是在韦伯理论基础上得出的(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制度,思想意识形态与经济生活)(关于他们理论异同待以后再分析)。基于两人分析工作的结果,马克思的理论基本被简化为经济决定论,而韦伯的理论就产生了后来的结构功能主义。
二、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其实是分析意识形态与社会组织结构以及阶级群体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涂尔干的宗教学更具有人类学或者哲学性,是其社会学分析的基础。(等涂尔干完成后再详细分析)

2008年4月
涂尔干文集——
1、《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2、《孟德斯鸠与卢梭》
3、《道德教育》
4、《教育思想的演进》
5、《社会分工论》
6、《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连同上个月基本上把涂尔干的作品通读一遍,花了将近7个月的时间把社会学三大家的粗略通读了。
接着上期涂尔干与韦伯的宗教比较,简短写点感受——
总体上看涂尔干的研究涉及到:自杀、分工、教育、道德、法律、宗教等,看似复杂,其实涂尔干研究的一个基本主题是解决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社会实体论是涂尔干的解决方法。从逻辑上讲,涂尔干首先必须为他的社会实在论提供基础即证明——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不过涂尔干晚年的宗教社会学《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讨论了宗教生活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命题,通过论述宗教起源于社会生活,宗教生活是集体意识的隐喻表达,在这部作品中为他的早期理论的基础作出考查。
涂尔干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其基本特征是外在与个体并对个体具有强制力。所以,在涂尔干那里单独孤立的个体并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甚至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也是他对卢梭“自然状态”的驳斥。其实,社会学当然不研究孤立的个体,除非“它”(我以为人的基本属性必须包括社会性,否则就是动物状态的,即“它”)通过与其“它”沟通形成相对的社会关系。韦伯研究的社会行动也是这样的——有意识的互动行为,在韦伯那里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不构成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这一点上讲,二人并不冲突。他们分歧的地方在于,在韦伯那里,社会行为可以社会化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但是反对将其实体化,并认为社会行动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之源。二涂尔干恰恰相反,社会在逻辑和时间上都是先于社会行动的,从逻辑上讲,没有社会存在个体行动是无法实现意义的,从时间上讲,社会在任何个体出生之前都存在并构成外部环境,所以社会化的基本含义在于个体受到社会的“驯服”,这也构成涂尔干和韦伯在“社会化"含义上的差别和对比。
在认识论层面,个体的认知能力通过内化社会认知结构而达到的。从根本上讲,社会认知概念和认知形式——比如分类、因果等都是社会结构在集体意识层面的表达。比如、社会实体构成概念的“统一”、社会力的运动构成“因果”概念、社会结构构成“分类”等。涂尔干的人类学社会学为康德认识论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层面,涂尔干驳斥先验学说——认为道德是社会力的表达,来源并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上帝和宗教都是社会实体的隐喻。同时否定功利学说——个体的行为只有指向集体才能够实现道德意义,坚持利他也是人(社会)的天性——如此社会成为可能。在这个层次上,涂尔干的“道德理性主义”,实证伦理科学,“社会建构个体主义"等都是来自他的学说基础——社会实在论以及多元进化的历史观。
“自由”是涂尔干和韦伯都追求的,但是基于两人的社会观的不同,导致两人不同的预期。涂尔干的自由是社会制约下的自由——对社会力必然性的服从恰恰是自由的题中应有之义。相对涂尔干“有机的自由”,韦伯的自由是个体式的——外在社会否定个体的自由。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二者那里都是社会历史进程的趋势——涂尔干乐观于未来社会自由的提高,而韦伯则悲观于现代“牢笼”。
(长期不动笔,再加上内容过于庞杂,写的前言不搭后语!)

2008年9月
1、阿隆  《社会学主要思潮》
2、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3、        《现代社会结构》
4、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5、藤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6、科塞  《社会冲突的功能》
7、 莫顿  《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
8、帕累托《精英的兴衰》
9、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休闲)

读书体会:理论作为“幽灵”的行动价值

《共产党宣言》开篇语“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记得“幽灵”是马克思常用的一个比喻——没有实体的力量。在这句话里,共产主义无论在科学社会主义还是在空想社会主义那里都是存在于想象里的“事物”,但是却能现实地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作用,所以,它是幽灵。幽灵,仅仅是幽灵为什么会有力量?!因为只有人的行动才会有历史,历史是由人的行动(在韦伯那里,行动就是社会学对象,即帕森斯所谓的社会行动)完成的。人的行动是由有意识的,即马克思所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帕森斯所谓的唯意志成分。既然如此,实证主义以及其演化的行为主义等行动理论都是不充分的。当然,唯心主义忽视了事物的客观存在,也是不充分的。简单地说,行动就是根据主观意志,合理地运用现实条件的行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谓的“人能在既有的历史上创造历史”(记不得原话)。
意志就是想象中的客观力量,也便是所谓的“幽灵”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可以说,《共产党宣言》应该科学著作《资本论》的真实目的。哲学不仅仅是要解释世界,也要改造世界。《资本论》是理论著作,马克思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完成理论而理论。简单地说,《资本论》是要培育共产主义这个“幽灵”,它既包括理论部分——飘散在后来的理论中,也包括实践部分——在欧洲,在世界徘徊,飘散在世界历史中。《共产党宣言》就是这个幽灵的马克思形式,因为幽灵是可以分化的,所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马克主义理论,甚至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知道还算的上不)。

幽灵是意志的产物,又扩散到行动的意志中,所以它会发生作用,对历史产生影响。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大脑是知识分子,那么只是分子就会培育出各种各样的“幽灵”。历史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幽灵”的结果,那么历史的责任由谁来承担?知识分子?他有这个能力吗?他做好这个准备了吗?这些“幽灵”仅仅是突发奇想的产物吗?历史的各种悲剧能够避免吗?这么提问就是猖狂!

关注十七届三中全会,突然想到,政策的结果或许只能由历史检验,但是其结果需要人来承受,谁无数次种下“龙种”,另一个谁又无数次收获“跳蚤”?谁在操纵历史?不是知识分子,至少绝对不是承受历史结构的普通生命。恐怕这就是悲剧!由此想到知识分子,由此想到“幽灵”,由此想到上面的读书体会。


2008年11月
书目:(共12本)
《心灵自我社会》米德
《社会过程》    库利
      《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戈夫曼
      《现象学及其发展》(选读)倪梁康
      《胡塞尔》(中华书局)
      《社会世界的现象学》舒茨
      《社会实在问题》舒茨
      《人论》卡西尔
      《语言学和现代科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语言论》萨丕尔
      《论语言,思维与现实》沃尔夫
本月读书集中在微观领域,鉴于脑力“不支”,具体内容暂时不总结。现在读书慢慢陷入了一个困境——哲学化,每本书读完之后,留下的只是几个孤零零的哲学概念。本来我就有追根溯源的习惯,现在倒陷入了困境,这可能是读书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必然出现的瓶颈,至于如何突,正在尝试和摸索中,也渴望得到点拨!


2008年12月(共8本)
《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合法化危机》
《后形而上学的思想》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
福柯《疯癫与文明》
读书体会:只写出了一点,等写成了再加上去!

  小议社会学的重建
  最近一直在思考,当下中国的社会科学到底是理论的困境,还是困境中的理论,亦即这是一个纯粹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所谓知识是指实践的人类对对象的认识和表达。社会科学既是关于特定对象的知识,即社会事务,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表述逻辑的知识,即对象性形式。社会科学既是产生于社会实践中,也是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其认识和表述的方式也是社会性的——对象性形式。所以,关于社会科学统一的问题不是一个经院问题,而是个实践问题。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谈论这个问题。
  一
  西方规范的社会科学诞生于古典时代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西方知识从形而上学走向实证主义。形而上学追问的世界万物同一性的问题,而实证主义社会科学需要解释的整个社会转型的问题。问题的随着历史演变而转换,规范的社会科学出生并生长在问题存在的地方。作为对象的整个西方世界经历的是千年巨变,所以其社会科学问题宏大而深刻。马克思论述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逻辑,韦伯论述了西方社会理性化的过程,涂尔干关注社会如何从“失范”变为“规范统一”。以三大家为代表的古典社会学家都试图回答关于“人、社会、文化”(帕森斯的经典划分)构成与演变的问题。从价值、文化、社会系统到个体的生存方式,西方社会都经历了变化。所以从宗教、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社会生产到个体心灵都构成经典社会学议题,并同时蕴涵在同一个经典社会学大家的理论中。
  在韦伯的理性化里,历史的吊诡在于,理性的宗家救赎为西方现代社会合理化提供了正当性基础,但是理性化的社会系统却异化为“牢笼”。阿多诺以韦伯的方式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揭示了启蒙辩证法。按照帕森斯的行动单位概念,社会行动包括目的、手段以及确定目的的价值等因素。实践理性在于目的—手段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合,而现代理性的结果是价值理性被抛弃和工具理性凸现。在社会实践中,祛魅后的现代世界失去超验的意义,目的无法通过意义论证,也无法取得合法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宗教的没落,救赎无涉,神圣消解。失去终极审判法庭的道德世界中,道德伦理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大行其是。关于目的的正当性论证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而相互竞争,力量是证明目的的唯一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科学蕴涵了对象性形式,即实证主义的兴起。
    现代科学要处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问题。处理自然世界的自然科学,主要是要认识和控制自然界,以提高人类的生产力;处理社会世界的自然科学,是为了认识社会规范和社会系统,以达到社会整合和革命和改良;处理人的问题的人文科学,主要探索社会人的生活世界的建构方式。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凸现工具理性,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问题时,落脚点在于实现目的的手段,但是目的本身确实不论证的。现代社会生产的放任自由和泰勒制,社会系统的形式主义和科层制,个体生活的虚无主义和消费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是在工具和手段中的算计进行的,亦即卢卡奇所谓的“物化”——工具手段性统治了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意义无涉,目的悬置。
物化的社会生活过程决定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即所谓的对象性形式。实证主义蕴涵了物化的社会过程的对象性形式。实证主义的根本思路在于通过对不同的行为手段进行比较而论证行动的合理性,却无法处理行为的目的。实证主义处理的是工具而非意义,悬置目的后,实证性的行动要么是行为主义的,要么就是非理性的。
    现代世界的兴起,事件剥离了意义,凡俗脱离了神圣,最终是意义和神圣的消解,工具手段主宰了行动单位。在社会领域,形式理性的行为积极追求各种经济和社会利益,而脱离了道德世界。法律规范消极地限制行动界限,道德和意义既不被追问,形式理性也没有能力对其进行追问。现代社会能提高物质生产力,扩大物质财富,却无法比较社会幸福程度。实证主义便是对这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和逻辑的表达。(待续)



2009年2月(共12本)
福柯:
《词与物》
《知识考古学》
《罪罚与规训》
《性经验史》
尼采:《道德谱系学》
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
《民族国家与暴力》
《现代性自我认同》
《社会学方法新规则》
布迪厄;
《实践与反思》
《实践感》
《言语意味着什么》


总体而言,吉登斯与布迪厄是“貌合神离”,福柯与布迪厄是“貌离神合”。
吉登斯与布迪厄都试图沟通传统社会理论众多的二元对立形式,只不过吉登
斯只是在概念中徘徊,而布迪厄是通过“实践(感)”进行沟通。福柯的
“知识考古”是对“词”进行解构,而布迪厄对主体的研究实践进行反思,
二者实质上都是在知识与对象间进行讨论,所以“知识—权力”与“符号
暴力”殊归同途;在结构与主体之间,福柯“青春期叛逆”(布迪厄的形容)
般地尼采式的对“人类学本体性”的虚伪进行了揭露,而其根本目的在于展
示“结构”的细致入微,力求“扬弃”而真正实现“人类主体”的“生存美
学”。布迪厄虽然也试图超越“结构主义”,但是主体的能动性终究是在
“场域”中以“惯习”的方式进行“经济”交往和“权力”斗争,然而,
如何从“再生产”的结构(场域中的位置和配置的资源)中实践突破,
甚至阶级如何形成并被意识到都未被论述(或许是我还没有读到),那
么其理论中所谓的建构性成分又在哪呢?故,称福柯叛逆,只不过体现了布迪厄作为一个社会学家固有的保守性“惯习”罢了。

2009年3月(共14本)
《国家精英》布迪厄
《小逻辑》黑格尔
《哲学笔记》(选读)列宁
《论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重读韦伯部分: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里凯尔特
《社会学基本概念》
《经济通史》
《支配的类型》
《支配社会学》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类型学》
《宗教社会学》
《法律社会学》
《国家社会学》(《经济与社会》残篇)

关注的基本问题:
1、韦伯思想的基本体系
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2、韦伯之后的韦伯思想发展
感想:
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理解马克思
不理解韦伯就不能理解现代社会科学

2009年5月读书书目:(共19本)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
《人类学历史与理论》巴纳德
《国史大纲》钱穆
《历史三调》柯文
《中国政治》汤森
《中国的现代化》罗兹曼
《文化权力与国家》杜赞奇
《中国农民经济》马孟云
《农民经济组织》恰雅诺夫
《华北小农与社会变迁》黄宗智
《长江三角洲小农与社会发展》黄宗智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杨懋春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斯科特
《弱者的武器》斯科特
《江村经济》费孝通
《中国农村市场和社会结构》施坚雅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弗里德曼
《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
《金翼》林耀华

本月开始阅读经验研究性质的书籍。关注的问题是:作者们选题角度,论证方式以及写作方式。
[ 此贴被印子在2011-10-22 22:40重新编辑 ]
我最大的天赋就是勤奋。
Posted: 2011-10-22 22:29 | [楼 主]
高万芹0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8
威望: 138 点
金钱: 1380 RMB
注册时间:2011-10-08
最后登录:2016-01-07

 

晕死 ,师兄果真是强大的很,思考的够多,学习了,势头当年果真是猛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Posted: 2011-10-22 23:21 | 1 楼
张雪霖
级别: 风云使者


精华: 0
发帖: 591
威望: 591 点
金钱: 5910 RMB
注册时间:2010-01-10
最后登录:2021-11-02

 

桂华师兄,读书属于鹰派,大打好了漂亮的基础,学习中!
我要做珠穆朗玛峰上的一棵树!
Posted: 2011-10-22 23:25 | 2 楼
冯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43
威望: 243 点
金钱: 2430 RMB
注册时间:2008-09-19
最后登录:2014-04-28

 

学习了!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Posted: 2011-10-22 23:34 | 3 楼
李宽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54
威望: 154 点
金钱: 154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5
最后登录:2016-04-06

 

莫非对经典的阅读也要成为经典,呵呵
Posted: 2011-10-25 15:40 | 4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75409(s) query 4, Time now is:05-10 18:4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