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研究生读书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yellow
moon
wind5
gray
wind
blue
black
green
movie
pink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汤诚安的读书报告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汤诚安的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汤诚安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25-08-10
最后登录:2025-11-02
小
中
大
汤诚安的读书报告
书单:《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自杀论》
作息与锻炼:
由于天气比较极端,或台风来袭或特别闷热,不太适合户外运动。大部分的运动都转移到了室内,主要进行全身拉伸、俯卧撑等运动,偶尔用哑铃做一些基础的力量练习 保持身体的状态和精力。整体的作息相对规律,尽量保证早睡早起,即使有事情耽误也尽快调整好,保证读书时间。
读书报告: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韦伯这本书的主题是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的理性资产阶级资本主义。韦伯认为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宗教精神具有其独立自发的影响力,而中国没有诞生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种特殊的宗教伦理精神。
韦伯的思考也不止于宗教,他在书中用了极大的篇幅在讨论传统中国的货币发展、国家制度、行政体制、法律等等其他社会因素,审视传统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结构与特性。韦伯指出中国很长时间都缺乏一个稳定、合适的货币系统,来满足税收、商品流通的需要,进一步影响了行政和农业制度,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城市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作用,而中国的城市发展得十分兴盛,却没有产生资本主义,韦伯认为中国的城市缺乏西方的那种政治、军事上的自主性,也缺乏作为共同体的的意识和统一性,并且氏族的纽带从未断绝,城市的居民与其存在于农村的氏族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氏族限制了市场的发展,使得经济组织奠基于私人性的氏族关系上,阻碍了经济理性的发展。
在国家层面,传统中国是一个家产制的国家和社会,长期维持一种高度稳定和平的局面,统治疆域的广大、不发达的交通使得权力难以完全集中于中央,中央下派的官员对地方事物难以管理得事事周全,建立起的官僚体系难以起到精确而统一的作用,并处于其中官员的身份所属模糊,官员的任期、避籍特点使其难以真正管理到地方事务,地方大员的权力过大,影响国家的运行效率和权威。这在财政方面就有所体现,官吏的私人收入与官职的行政收入混为一体,而在中央长期的税制改革中,最终确定下来的是固定组税额。这实际上是形成了一种包税制,中央只在意结果而不在意过程。这给了地方官吏以极大的自由发挥的余地,而这种自由发挥与行政、经济的理性背道而驰。家产制国家里缺乏理性的经济的利得而多为政治性掠夺,在家产制的社会里而言,并没有绝对的、形式上的自由与私有,而是追求实质上的公道,因此也没有发展出像样的司法阶层。法律的决断由家父长来实行,并且这样的决断,会根据当事人的身份和事情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是一成不变。而这种形式上的缺失和不一致性,恰恰与资本主义的要求相抵触,资本主义对于此种不稳定的政策极其敏感,理性的产业资本主义难以立足。此外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没有海外殖民地也使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竞争动力不足。
韦伯首先通过士人阶层及其儒家学说进行考察。不同于欧洲或其他地区的僧侣教育,看重血缘和财富,传统中国里的社会地位是受由科举教育所决定的做官资格的影响,人文教养是个人在社会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了科举考试,就可以在官僚体系中有一官半职。但是这种官僚体系缺乏自主性和内生性变革的力量。在儒教经典神圣性的强调下,科举考生都沉浸在典籍之中,缺少专业化、理性化的训练。
儒教在自然科学上成就很少,但关注于纯粹的古物研究和实用事物,对巫术和未来的神迹都毫无兴趣,强调遵守礼仪,克制自身不合理的欲望和热情,做到自省和审慎,强调孝——这样一种恭顺关系,以此来融入到当下的社会。儒教在经济上极其保守,只赞赏因官职俸禄而得到的收入,而鄙视通过其他商业途径获得的财富和与之相应的职业,虽然儒教不否认财富对道德完善的作用,但认定财富不可靠,并认为这些会动摇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导致奉行儒教的官吏缺乏专业化的功能,而且轻视能以专业技术盈利的专家的地位。以上种种都使中国社会的官方心态排斥了在经济上以追求利得为目的的行为,强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韦伯在对道教的考察上指出道教与儒教都是立足于“道”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观念而成的,但道教更强调“出世”的取向,由于其超脱世俗、追求自我修炼和精神上的满足,使它难以扭转儒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道教的巫术影响下,强大的巫师势力与哲学观念使具有近代西方那种理性的经济与技术难以存在。道教也无法推动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韦伯在此书中阐述了深受政治与经济影响的中国人的心态是如何强烈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中国没有塑造出资本主义精神发展的社会环境。
《自杀论》
涂尔干在书的导论中对自杀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与辨析: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死亡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的死亡。这里所说的自杀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自己杀了自己,它的前提和核心就是会预想到死亡的结果,就像其他动物出于本能的某种情绪发泄而导致的死亡就不能称之为自杀,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死亡的到来。人们通过某种直接的行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自杀,但很多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并不直接导致自己的死亡,但这些行动和严格意义上的自杀并没有根本区别。以上的这些让自杀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一个可研究的社会行为。
社会学所研究的自杀不倾向于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完全是个人的因素导致的角度考虑,而是把一个特定社会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自杀当做一个整体来考虑。换而言之,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不是只聚焦在个人方面,而是把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把众多的自杀事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社会性是这种自杀的主要性质,涂尔干利用统计学得来的自杀率来考察某个社会具有的某种明确的自杀倾向。
涂尔干先是思考了心理因素包括心理疾病、种族、遗传等先天因素、自然因素等对自杀的影响。他分析了欧洲各地的大量自杀数据,从原有的一些假说出发,去思考影响自杀的原因,但这些假说并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里的自杀倾向,并且种种矛盾都把影响因素指向了社会原因。
涂尔干把受社会因素影响的自杀分类为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和失范自杀。在利己主义自杀和利他主义自杀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社会整合。一个社会群体的内部整合状况会影响到群体内部成员的自杀情况,进而影响整体的自杀倾向。利己主义自杀的人过于个体化、个性化,他与集体社会的纽带已经松弛,他会缺乏一个超越他个人和生命的目标,个人容易陷入长期的忧郁,否认生命的意义,进而选择自杀。在社会整合强的群体中,个体的自杀倾向就会少很多。在这样的群体中,人们会感受到更高的集体目标和更大的利益,让自己的生命与群体联系到一起,分享集体的力量,支撑着自己不再轻易地放弃生命。例如新教比起天主教更强调个人的和自由思考,新教徒的个体化更强,更有自杀倾向:而天主教更加传统,除了机器的礼仪,更力求支配教徒的意识,让其服从于整体的意识,且在天主教不占优势的地区需要它的教徒更加紧密团结起来,对抗外界的压力,因而天主教徒有着更强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整合,他们的自杀倾向也更小,犹太教更是同理。在这里宗教的不同只是表象,不同宗教所塑造的社会氛围、集体意识才是本质,在天主教残留最多的英国国家虽然是新教,但英国的自杀人数却非常少。家庭、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都会起到同样的效果,把人们聚集在更大的目标下,产生了整合程度更高的群体,抑制了人们的自杀倾向。利他主义自杀的人认为集体的、社会的某种东西比他的生命更重要、更高尚。如臣仆追随君主而死,年老的人选择死亡。这种自杀是像社会加于个体的义务,一些宗教里也存在强烈的自杀倾向,教徒被他的宗教群体和环境教导不用留恋生命的美德、高于生命的教义追求,在这里个体的生命变得不再重要。第三种失范自杀则指人们在社会环境的突然改变,打破了集体的秩序和社会的平衡的情况下会更容易选择自杀。人的本性欲望是难以完全满足的,需要有力的社会规制来约束,让人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下,而社会的巨大转变(无论这种转变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是令人贫穷的还是富裕的),都会打破原有的社会规制,新的规制难以马上建立起来,人们的欲望在此时也变得更强烈且不受约束,但是人们的这些要求是难以满足的,需求与现实的斗争变得更加激烈和痛苦,让人感到不安,此时人们和生命的联系随时都可能被拉断。这也是为什么贫穷的社会似乎对自杀的免疫力更高,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需求和约束更能保持平衡,尽管是低水平的平衡;而富裕的社会和阶层的自杀倾向更强,因为他们的欲望更容易受到激发而扩大,与社会规制失衡,更容易处于失范的状态。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自杀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自杀不仅仅只是个体的行为,它也是社会特征的一种表达,看似是个人的独立决定,却深刻反映着社会发展。失范自杀的提出更是解释了自杀不只是贫穷、走投无路的结果,富裕阶层的高自杀现象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人们难以忍受秩序的缺失和内心欲望的失衡。自杀增加并不是文明的发展带来的必然产物,自杀是一种普遍且正常的社会现象,而文明社会里自杀增加的根源很可能是伴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来的一种病理性状态,病态的社会变化会带来自杀率的升高。想要预防自杀,道义上的惩罚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教育、政治团体、宗教团体、家庭能带来有益的作用。涂尔干还对由同类劳动者和合作者联合起来的职业团体抱有极大的信心,这种团体让其中的人们拥有丰富的共同生活和情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集体人格·,并且能够持续的、无处不在的影响着人们,减少自杀。除自杀之外,这本书更是展示了实证主义研究的力量,提出假设,运用统计数据的分析与比较、逻辑论证,让看似难以具体化的社会现象有了可客观研究的基础。
Posted: 2025-08-26 11:02 |
[楼 主]
汤诚安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25-08-10
最后登录:2025-11-02
小
中
大
【书单】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科学方法论》
【锻炼与作息】本月的作息都比较规律,就是晚上睡有点晚,中午会午睡半个小时,白天不上课的话,都能空出稳定的时间用来看书。运动都是更多是打羽毛球、散步什么的。
【读书感受】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揭示出,宗教的本质不是关于万能的神和超然的力量,而是由众多个体所组成的社会,信众们顶礼膜拜的宗教神圣,实则是社会集体的象征性表达。
涂尔干开篇反驳了当时对宗教两大看法:1、认为一切宗教都具有超自然的特征;2、人们常用的一个概念是神性的概念。涂尔干认为所谓超自然的看法显然是现代研究者没有从原始人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在我们看来绝不可能的事情在原始人的认知里是完全成立的,是世界运行的规则之一。其次“神”也不是宗教必不可少的概念,涂尔干指出原始佛教、耆那教就没有神的概念,除此之外很多的宗教仪式也并没有神的参与。在涂尔干看来宗教的核心特征是将整个世界划分为“神圣”与“凡俗”,神圣事物与凡俗事物是泾渭分明的,两者间的沟通与跨越需要借助一系列的仪式。同时宗教也是一项集体活动,会形成具有相同信仰的共同体,这就将宗教与普遍存在的巫术给区别开来,巫术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行为。最后涂尔干给出了他对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音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在对宗教起源的问题上,涂尔干详细分析了泛灵论和自然崇拜论对宗教起源的解释,但他认为宗教并不是起源于原始人对梦境的幻想、对语言的混淆和对自然的崇拜,这些理论都试图从个体幻觉或感官经验中推导出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宗教概念,无法解释宗教中神圣—凡俗的对立。他认为,宗教的强制性力量必须来自一种外在于个体并高于个体的实在,即社会。涂尔干主张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宗教形式开始进行分析,来揭示所有宗教共有的基本要素和深层结构。事物的本质属性往往就表现在它刚刚诞生之时,成熟、复杂的宗教往往被层层历史、神学和哲学概念所包裹,难以展示出自身的本质。在原始、简单的社会中,研究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深度剖析宗教与社会结构之间最纯粹的关系,就像从最简单的细胞来理解高等动物一样,在原始宗教中发现的原理,同样适用于理解更复杂的宗教。根据上述原则,涂尔干选择了澳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到最原始的社会中去考察最原始的宗教形态。
涂尔干详细描述了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图腾制度,原始人的宗教生活都围绕着图腾符号、标志物、图腾物种、图腾所在的圣地展开,其中图腾标志作为一种符号,其在原始人心中比图腾物种有着更高的神圣地位。它代表的是个体所属的氏族“集体”,个体看到这个符号时,就会激发起对氏族部落的强烈情感和归属感。这样看来,图腾的神圣性并不依赖于它的自然属性,而是来自于更高的外在实体,即社会集体。涂尔干接下来继续深入分析了这种集体强烈情感的起源——集体欢腾。氏族居民的日常生活分为平常和聚集两个阶段:在平常时期,氏族成员为食物四处奔波,生活平淡无聊,而到了聚集时期,所有氏族成员都会聚在一起举行各种极其热烈的盛大仪式,人们会围着火堆疯狂地唱歌跳舞,他们的内心情绪也会相互感染,达到一种极度忘我的兴奋状态。此时,个体的自我感觉渐渐消失了,每个氏族成员都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鼓舞和激情,这种由所有氏族成员聚集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让每个氏族成员都感到敬畏,他们讲这种敬畏情绪投射到氏族图腾之上,因此对图腾的崇拜本质上就是对社会集体的崇拜。涂尔干接着分析了祖先崇拜、灵魂精灵等观念与图腾崇拜的关系,这些概念同样也是“社会”的产物。
最后涂尔干分析了各种仪式,并指出这些仪式是产生、维持社会集体情感的重要手段。消极仪式主要表现为各种禁忌,如不能随便触摸图腾物,不能随便吃图腾对应的动植物。本质是将“神圣”与“凡俗”严格区分开,让氏族成员时刻保持对“神圣”的敬畏,也就是对集体力量的服从。其中产生苦行主义,在举行宗教仪式前,个体需要通过禁食、受伤等苦行来使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神圣性,在克服本能的过程中获得进入神圣世界的许可,而不会被“神圣”的强大力量所冲击。祭祀、模仿等积极仪式的意义在于定期更新个体与神圣力量的联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塑造集体情感。在对禳解仪式中,对于由某个部落成员的突然死亡所带来的其他成员的集体自残行为,涂尔干认为这不能完全归因到个体自身的悲伤情绪,而是要从这种行为对社会集体所发挥的功能来分析。某个个体死亡意味着整个集体的力量出现了衰弱,为了应对这种威胁,集体就会把所有成员都动员起来一起悲伤、一起痛苦,这种共同经历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得所有成员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心理上,重新确认集体力量的存在,不断修复由死亡带来的集体力量的损伤。所以,这种看似是由个体心理现象所驱动的行为,实际上更像是被集体所规定的强制义务,如果成员不如此行动,就会被其他成员谴责,这并不是因为他不近人情,而是因为他对集体毫无责任感,没有在危机中帮助社会集体重新团结起来。
涂尔干在最后总结道:“构成宗教经验的各种自成一类的感觉的绝对而又永恒的客观原因,其实就是社会……是社会把人提升起来,使他超越了自身;甚言之,是社会造就了人。”宗教绝不是起源于任何个体性的幻觉、迷思也不是对外在自然力量的崇拜,社会事实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集体才是宗教的真正起源。
涂尔干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提出了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原则,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就是运用这些原则的生动实例。在书中,涂尔干首先指出以往对宗教看法多是从个体的心理现象中找寻宗教的源头,将复杂的社会现象还原成个体的心理现象,与现实存在诸多矛盾之处,然后给出自己基于大量经验资料得出的对宗教的定义,并与巫术做出区分,使无形的、神秘的宗教变得清晰可见。这种对研究对象的明确界定构成了他后续严密分析的坚实基础。其次,涂尔干不去理会经验材料中那些被后人附加而上的各种迷惑表象,而是选择回到宗教最简单、最原始的形式中,并从这些形式的经验材料出发,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来抵达宗教的真实本质。最后涂尔干对各种仪式的分析体现不仅是讨论宗教的起源,也更是关注宗教在社会整体中所发挥的功能,除了从社会静态结构的角度,也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动态地考察宗教在社会中的产生和影响,指出社会并非一个静止的实体,而是需要通过周期性集体活动来不断地激活、强化。
《社会科学方法论》
韦伯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存在本质区别,社会科学研究不应完全模仿自然科学,同时也不认可只能通过主观的直觉来认识社会现象,他指出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仍可以是系统的、理性的和科学的,要过解释性的理解,来对社会行动进行因果说明。其次韦伯提出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来把握我们身处的这个复杂的世界,理想类型是一套精确谨慎而又逻辑自洽的概念体系,是对社会现实的综合和建构。韦伯指出社会现实是多样复杂的,但研究者可以通过自身的价值关联来找到自己的研究目标,为自身的研究注入动力。但是在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过程中则要力图避免自己的道德好恶、政治主张,确保社会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可检验性。
Posted: 2025-11-02 13:33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安大知行读书会
Total 0.304021(s) query 4, Time now is:11-03 20:2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