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研究生读书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yellow
moon
wind5
gray
wind
blue
black
green
movie
pink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闫熙旨的读书报告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闫熙旨的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闫熙旨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25-08-10
最后登录:2025-08-16
小
中
大
闫熙旨的读书报告
2025.7
书单:
《自杀论》
《社会分工论》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作息与锻炼:
自从21天习惯养成打卡结束之后,我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调整,从之前爱熬夜爱睡懒觉变成了早睡早起,感觉个人的状态慢慢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并且有了更多时间去学习。目前的睡眠是一天保持八个小时,晚上能够尽量保持在十一点半睡觉,早上七点半起床。但是会有一些意外情况晚上睡得稍微晚了一些,我也及时调整了过来。
在锻炼方面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点讨厌运动,但是也偶尔会有兴趣来潮跑个两公里,一周两次这个样子,大部分情况都是以打羽毛球和散步这种小型运动为主。感觉运动对于我来说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一旦隔三四天不运动就会产生惰性,特别是在和自己的羽毛球搭子有事来不了的时候就感觉运动少了一点意思,会变得懒得运动。但是目前的状态想较于以前一点也不运动的我来说已经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下去。
状态自评:
回想刚开始读书时的恐惧与现在的我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在研读了更多的社会学名著之后,逐渐感受到个人与社会的那种深刻链接感,理论不再是一些生硬的结论,而是一种帮助我去理解社会运行的一些深层逻辑,大大增强我阅读的信心。目前在读书过程中仍然会遇到晦涩难懂的名词和语句,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社会学知识积累较少,需要读更多的专业书籍来充实。在家读书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一些外事的干扰,读书注意力被分散,读书效率仍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期待开学后能更好的调整。
读书感悟:
(一)《自杀论》
在读完后,我对这本书进行了简短的脉络梳理。涂尔干在这本书中围绕着自杀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介绍自杀的含义,对自杀进行分类,引起自杀的各种原因,到最后分析如何减少抑制自杀,由此而展开论述。涂尔干所研究的自杀问题是针对整个社会,而非个体行为。 在书中涂尔干用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宗教群体等人群的自杀率统数据证明自杀率是"社会事实",排除个体化和自然因素对自杀影响的解释,揭示了四类社会性自杀根源: 利己型自杀:个人与社会的链接过于松散,社会整合不足,比如书中提到的新教徒自杀率高,部分原因就在于新教更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和对《圣经》的直接解读,相对削弱了教会作为集体组织的整合力。利他型:集体过于压抑个体,人的观念认为集体价值大于个体价值,个人为了集体荣誉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并被认为是崇高的行为。失范型:一般发生在社会规范突然崩溃或严重滞后,导致人们无所适从、陷入迷茫和痛苦的时期。经济危机、家庭剧变都可能是诱因。宿命型:社会规范过于严苛,个体无法忍受继续生存下去选择结束生命。此外,涂尔干还论证了自杀与自杀方式之间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自杀者所采取的自杀方式是基于他们对那种死亡方式的尊重程度或基于其他原因。
涂尔干提出要从社会因素中去研究自杀,他推翻了凯特莱的“普通人”理论,强调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自杀现象,而不是依靠简单的规律概括社会。涂尔干指出如果想要缓解自杀的结构性问题,就需要在国家与个人之间重建次级团体,以调整社会的整合程度和规范。“职业团体”虽植根于19世纪法国情景,但他的精神内核在社会过度分化后重塑道德共同体任然具有借鉴意义。
这本书所使用的数据比较、研究路径为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让我深刻感受到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提醒我们关注自杀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对个体的心理疏导,更要去着眼于构建更和谐、更具凝聚力的社会环境,完善社会规范,增强社会对个体的支持与整合,从而从根本上减少自杀现象的发生。这种将个体行为置于社会框架中分析的方法,也为我们研究其他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二)《社会分工论》
涂尔干在《社会论分工》探讨论述了在不同社会结构下社会劳动分工扮演的角色,探讨社会分工如何产生,及其产生的影响。
涂尔干先从历文明演进中揭示出两种不同的社会模式,分别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社会类型,并且通过压制性法律和恢复性法律来分析这两种团结类型。机械团结出现在传统社会里,它以个人的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为基础,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维系,其目的是为了强化集体归属感,法律以压制性制裁惩罚越轨者,进而来维护集体同一性;有机团结出现在现代社会,它以社会分工和社会异质性为基础,通过社会成员的分工和相互依赖来维系,目的是为了有序组织社会关系,通过恢复性法律协调合作,但允许个性发展。涂尔干在书中提出分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密度与道德物质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社会生活的集约化程度。社会中人口增加人与人之间互动率提升会导致生存竞争的加剧,促使人们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劳动分工则会是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社会团结的最佳手段。因此分工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现象,能够创造相互依赖和新的社会纽带,并且这种现象超过了社会中普通的经济效率。
涂尔干在对社会分工进行功能分析时,区分了常态分工和变态分工,分别考察了前者对社会团结的积极影响和后者对社会整合的消极影响。涂尔干书中具体介绍了三种变态分工:分别是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和不协调的分工。失范的分工指缺乏约束的个人行为对分工产生的新角色模糊不清,社会成员缺乏指导行动的共同价值观与信仰,从而导致社会失范,阻碍有机团结的发展。强制的分工是指社会规定缺乏自身道德基础时表现为外部的强制的分工,是一种病态的强制的分工。强制的分工是一种不平等的分工,它往往会造成偏离有机团结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社会冲突,从而威胁社会秩序,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不协调分工是由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所产生的。这让我联想到当下数字经济的时代中规范的落后与缺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醒着我们要及时进行社会规范的调整与补充,比如职业伦理的完善等。
(三)《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在这本书中主要探讨论述了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与功能,分析了宗教产生的的脉络及其对社会链接整合的影响。
涂尔干首先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入手,揭示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特质,即神圣与凡俗的明确分野。在涂尔干看来,宗教并非是一些简单的超自然观念集合,而是“与神圣事物相关的信仰与仪轨所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者凝聚为一个名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在原始社会里图腾被认为是神圣的象征,靠部落成员共有的集体想法一起参加祭祀活动,维持部落的精神联系。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的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纽带把大家凝聚成一个共同体的核心作用依然存在,所以 宗教在本质上还是社会集体情感的一种符号表达。涂尔干认为,宗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活的集体性,当各个个体汇聚成群体时,共同的情感会产生一种超越个人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通过图腾意识等一些具体的形式变成宗教信仰。原始社会中,部落成员聚在一起,围绕部落图腾举行的祭拜仪式,其实是在加强集体力量。比如书中提到的消极的膜拜通过禁忌,来规范个体行为以维护神圣领域的不可侵犯,但在这里它的“消极”不是现代意义中的消极态度,而是指为了区分神圣事物与凡俗事物界限而举行、表现为禁忌形式的一系列仪式,只限于禁止某些特定的行为方式;积极膜拜通过庆典活动,激发集体热情以巩固群体归属感,通常也会举行一些模仿仪式以强化祈求效果;禳解仪式,这是一种悲伤的仪典,比如哀悼仪式、公众灾难仪式等,在危机时刻帮助恢复社会心理的平衡。无论是哪种膜拜,他们都是信仰和仪式的表现,都具有社会性质。宗教是集体性的行为,社会的产物。这些仪式和膜拜中产生集体情感,而集体行动是这些意识和情感的象征,社会是宗教的起源。社会情感具有周期性,任何社会都会感受到,有必要定期强化和确认集体情感和集体意识,只有这种情感和意识才会使得社会获得统一性和人格性,所以人们聚合,加之信仰的加持,就会形成宗教。所以宗教在本质上是社会现象,其不仅能给人以精神慰藉,更是塑造社会认知、维系群体团结的重要力量。
通过撰写读书报告,发现能够帮助自己对读过的书本知识进行梳理,但是也发现自己读完一本书没有养成及时记录的坏习惯,当想起记录时却有好多内容都遗忘了。日后一定要养成及时记录读书感想的好习惯!
Posted: 2025-08-14 23:23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安大知行读书会
Total 0.331097(s) query 3, Time now is:08-18 07:2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