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庄玲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25.8.4)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庄玲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25-08-10
最后登录:2025-08-11

 庄玲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25.8.4)

2025年7月
阅读书目:《君主论》、《政府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潘恩选集》

锻炼与休息的情况:作息比较规律,7点左右起床,23点左右睡觉,有良好的阅读状态,读书效率也很高,主要在大活看书。运动以跳绳、跳操、散步为主,天热有点偷懒,之后要克服懒惰,加强运动。

本月自我评价:A

读书汇报: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主要讨论了一系列关于君主统治的方法。马基雅维利格外重视军事力量建设,君主要深耕军事,培养自己的军队。在治理国家上,君主可以不择手段的采取一切方式,必要时可以作恶。君主不必拥有所有优良的品质,但要表面假装具备所有的美德。君主要奉行使人畏惧而不遭人憎恨的原则。君主需要兼具狐狸的狡诈与狮子的勇猛,根据形式灵活切换角色。君主必须把承担责任的事情让他人办理,而把施恩的事情交由自己掌管。君主要对人民和贵族实行分化治理,既要重视贵族,但同时不能因此使自己受到人民憎恨,可以利用贵族之间或贵族与人民的矛盾,让他们互相牵制。君主必须依靠他的能力和行动去赢得伟大人物或才智非凡的声誉。君主要主动掌控命运女神,在时机成熟时果断行动,以勇气和决断力对抗命运的不确定性,避免处于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的境地。君主还必须要任用贤才,倾听他人意见,以历史经验为借鉴。值得注意的是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运用了大量的典型事例,这些案例多来自历史与现实政治,既贴近当时读者认知,又让抽象理论变得具象,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更具现实主义。
洛克的《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批判君权神授为基础,下篇以构建有限政府理论为核心。在上篇中,洛克以“批驳-立论”为核心手法,对罗伯特费·菲尔麦的观点展开批判。他首先清晰梳理菲尔麦的核心论点,再逐条批驳,从多个角度证明君权神授的荒谬。最终通过否定菲尔麦的理论为自己提出自然权利,社会契约等新理论扫清障碍。其中洛克否认父权的唯一性,认为上帝对亚当和夏娃的授权是平等的,即双亲都拥有这种权利,父权专属父亲的前提不成立。父权也不等于君权,生育行为不能直接产生统治权,父权本质是基于生育对子女的有效管教权,而君权是对他人的绝对统治权。割裂统治权与财产权,假使父亲拥有财产,其子女可分得父亲的财产,但不能因此自然获得对他人的统治权利。质疑权力继承规则,假使亚当具有上帝赋予的君权,这种权利的继承规则也是模糊不清的,是长子优先?还是所有子女平分?亦或是通过选举?《圣经》中都没有关于君权继承的明确规定。在下篇中,洛克通过对自然状态,战争状态的界定以及社会契约论的构建,系统性的阐述了自由、平等的核心主张,并对奴隶制进行了深刻批判。洛克明确反对奴隶制,认为人类天生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洛克描述的自然状态也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享有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而当一个人未经他人同意,试图剥夺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时,就进入了战争状态。为了更好的保护自然权利,人们通过订立社会契约,自愿放弃一部分的自然权利,交给一个共同认可的权威即政府。政府的唯一目的是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若政府违背这一目的,人们有权推翻他,重新订立契约。其中,洛克将财产权与劳动紧密相连。劳动是个人的天然所有物,通过劳动使共有物脱离原来自然状态,从而确定了财产所有权。洛克也探讨了为什么要建立政府。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中存在着许多缺陷,没有确定、公开的法律,没有公正的裁决者,也没有支持正确判决的权力。正是这些缺陷才有必要构建政府,政府的核心目的就是制定明确法律,设立公正裁判机构,保障判决执行,最终保护公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紧接着探讨了立法权。立法权须以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律进行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的唯一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 征税权的行使需得到人民或其代表的同意; 立法权不得转让。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利,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立法权,需依据立法权制定的法律形式,三者权利是有分工,但需相互制衡,以防止权力集中导致的专制。《政府论》的逻辑十分清楚,洛克常以具体案例或生活化的场景来批驳对手,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易懂且有说服力,也带动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洛克的思路进行思考。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探讨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演变,以及不平等的产生过程。卢梭明确指出,人的自我善化的能力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孤独、自由和平等的。原始的野蛮人处于一种无知的幸福中,没有农工业、没有語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彼此周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加害意图,凭本能生存,需求仅限于温饱,行为受怜悯心约束。正是人自我善化的能力,人们学会制造工具、发展语言、组建家庭,走向定居生活,催生了私有观念、社会比较,以及对他人的控制和依赖。随着冶金和农业的发展,人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贫富分化,一部分人因为勤奋和能力成为富人,另一部分人因软弱和懒惰变成穷人,富人担心穷人会抢夺财产,穷人则嫉妒富人,产生了统治和奴役,由此进入了人类不平等的第一阶段,即财富的不平等。富人为了保护私有财产,设计了一套“公平”的说辞:提议建立法律和政府,声称能保护所有人的财产和安全。实际上,富人以此为借口将财富优势转化为政治特权。穷人因缺乏组织和远见,轻信了这种提议,富人则通过掌握权力进一步巩固优势,进入了人类不平等的第二个阶段,即政治上的不平等。合法权力变成专制权力,在混乱和变革中,暴君政治上台。在专制制度下,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视人民为奴隶,可随意剥夺其财产、自由甚至生命;而人民则失去了所有权利,只能通过服从换取生存。此时的不平等达到顶峰:没有法律约束,没有社会契约,只有“强者的暴力”和“弱者的服从”。进入了人类不平等的第三阶段,社会的极端不平等。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思考的角度。首先是语言的起源。之前没有去思考过语言等熟练的工具是怎样产生、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从叫喊、手势、音节到名词、观念,不难想象语言的产生经历了多少困难。语言的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人类思维的复杂化,语言从最开始作为沟通的工具,到现在被人们熟练运用成为作用更广泛的工具,谎言、言语暴力等产生,令人深思,其次,进步的双重性。对“进步”这个词的认识,一直以来都是积极肯定的正向反馈,很少想过,人的进步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当人类学会耕种,告别了采集的漂泊,却也被困在了土地和财产的争夺中。
《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在开篇就对传统政治合法性发出质疑,围绕如何通过合法的社会契约构建正义的政治秩序铺开全文。由于在自然状态中生活不便,为了保障每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提出构建社会契约,每个成员都将自身的全部权利转让给共同体。紧接着,卢梭详细阐述了“公意”的概念,公意是全体公民为了共同体的整体利益和共同目标形成的普遍意志,关注的是所有成员共享的利益。法律是公意的正式表达,其核心功能是将公意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则。卢梭十分肯定法律的作用,指明法律的目的是保障自由和平等,法律是由主权者通过社会契约形成的公意所制定,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全体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将法律分为四大类,政治法、民法、刑法、风尚和习俗。在政体的选择上,卢梭认为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与国家的具体环境配置,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政体。我也注意到卢梭在文章中用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衡量政治体。除此之外,卢梭也基于人口数量和地理面积等因素考量政府体制,认为民主政府适合小型国家,贵族政府适合中等国家,君主政府则适合大国。在我之前的阅读中也发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思想家也将地理环境视为影响国家制度的重要因素。虽然地理环境不能起绝对性作用,也给我新的思路启发。
接下来阅读了《潘恩选集》,在《常识》中潘恩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严厉地批判了英国的封建专制政体,坚决主张北美殖民地独立,建立共和政体。《林中居民的信札》是潘恩以“林中居民”为笔名对“克图”的回击和驳斥。《人权论》驳斥了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攻击和污蔑,阐明法国大革命原则,宣布了有关社会改革的积极措施。通过对这几本书的阅读,可以系统的了解到潘恩的思想主张。潘恩对英国政体展开了猛烈的抨击。他认为英国政体体现着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国王处于权力顶端,手中的权力缺乏有效制衡;上议院则是贵族特权的堡垒,贵族们凭借世袭身份,垄断政治资源,维护自身阶层利益。这种政体下,真正的民主成分少之又少,难以真正保障人民权利。他认为世袭制是对人的天赋权利的剥夺,是对子孙后代的极大不公。同时,在这种制度下,君主的继承与个人才能、品德毫无关联,仅仅凭借血缘关系,一个毫无治国理政能力的人也能登上王位,享有极大的权力,迫使人民无条件服从。况且由世袭制引发的争夺王位,也导致内战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潘恩坚定支持美国独立。他认为和解无法改变英国殖民压迫的本质,只会延续剥削;在英国的殖民下,北美没有自主立法权,影响北美的自由贸易;英国已造成的伤害无法原谅,和解不能将英国的暴行一笔勾销;沉重的税收仍在剥削人民。北美独立的时机已成熟,当下有充足的实力,高涨的人民热情,有利的国际局势,独立是早晚的事,拖延独立只会增加未来斗争的难度。潘恩对法国大革命予以高度肯定,鲜明地表达了对天赋人权思想的支持。在文章中,潘恩多处拿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对比,肯定法国大革命是对专制主义的反叛。潘恩支持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潘恩崇尚法国革命所建立的代议制民主,认为共和制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其基础是平等的权利,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同意,政府应为人民服务。国民有权通过国民会议表达自己的意愿,制定法律和政策。若政府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发动战争,侵犯人民的生命权、财产权等天赋权利,人民有权反抗。纳税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政府需合理使用税款保障人民权利,不应让纳税成为某些阶层压迫另一些阶层的手段。我认为要保持发展的眼光区看待政治学,在写作的时候,作者对政府的设计存在一定理想化的成分在,与实际运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 此贴被庄玲在2025-08-11 10:39重新编辑 ]
Posted: 2025-08-10 17:34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安大知行读书会

Total 0.798763(s) query 3, Time now is:08-18 07:22,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