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书报告2025.7.8-8.4
书单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道德教育》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支配社会学》
炎热酷暑,有机会在自习室安心读书实属难得,刹那间的顿悟和恍然明白,更是暂时忘却了时空,像是与社会学得先辈大家隔空对话,感受来自百年前的学术真谛。社会学是逻辑严密的科学,是以问题和实践为导向的科学,初学者首先要理解掌握名家的对社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工具等的选取,即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之后在经典著作中阅读中,学习他在分析社会问题、事件时方法论的具体应用,理解其中思维如何展开和逻辑怎样自洽,再结合时代背景和其个人经历领悟其超越个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一)《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此书是涂尔干承继《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之后的思想发展的新高峰,是回应法国大革命以来政治危机,社会失序的完备的理论方案。其从职业伦理出发,分析一种超越不同职业的既具有多样性又相似性的规范,这种对立共存的关系类似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显然这里延伸发展了团结思想,跳出了历史发展的前后对比,而从其共存于职业规范中分析其原因,并引申出理想的民主制生活。职业分工和职业规范的探讨离不开职业群体,涂尔干回溯历史上的职业群体既法人团体的起源壮大和衰败消失,并通过对中世纪法团宣誓仪式和职业生活考察明确,指出职业伦理中的权威来源是职业规范,也既是社会集体的力量,这也可以从涂尔干对宗教生活的研究中得知。
同时涂尔干又分析了从法团崛起对政治的影响,围绕贵族开辟的市场活动的工匠商人组成了城镇的雏形,并获得自主权,以手工业为架构基础的资产阶级同时具有公民权和居民权,只要顾客和生产者一直居住在城镇中,法团或者或者行会就会一直嵌套在城镇的生活中。但是大工业生产并非源自行会,而是在这个体质之外,以其不可阻挡姿态塑造新的生产消费模式,它的顾客来自四面八方,工厂地点可以在城市也可以在偏僻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与政治有密切的关系,资本主义大工业势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渗透到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指令和法律规范也越来越向其靠拢,随着经济生活越来越庞大,国家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指导,法团体质已经无法与社会相适应,进入行尸走肉状态,大革命顺应客观经济要求打破旧制度,但是新的体制并未生效或还在探索中,从国家到个人缺失了具有中介作用的机构,国家的指令无法落实,个人的需求冷暖难被回应,这之间的角色一定是要某集体或群体来充当的,一个类似行会的群体既可以了解下属个人的呼声、要求,整合后向上传达,又能作为国家下达规范和指令的支点,使之有效影响到个人,同时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分配者约束个人过度竞争和非理性需求,维持下层社会的相对平衡,这样国家的法团制度与中世纪保守传统的法团相比,更加具有活力,虽然涵盖内容复杂多样,但是它总体上依然保持者相对稳定和灵活,随着次级群体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国家与个人关系,涂尔干反对两种思想假设,认为个人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国家的作用仅仅是一种消极保护,防止个人的权利被不法侵害;国家凌驾于个人之上,个人的活动只在增加国家的荣耀和光辉,个人的需求和命运从不被考虑。前一种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可追溯到古代雅典的哲学思辨,后一种是古代宗教神圣权威的延续。涂尔干认为从人格被集体淹没到个人权利必须被尊重是历史的规律,个人必须回归它的自主,像呼吸和生长一样。国家的作用是解放个体,个人的权利是集体建构的,社会成员的扩大,其对人的监督和控制在不断弱化,个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个人主义产生演变为事实上的个人权利,集体的强制性一直存在,逐渐从对具体行为的硬性规定演变为一种集体精神的道德约束。国家为了防止群体对成员的绝对控制,必须对次级群体的活动进行干预,使人们知道在群体之上还有更高的社会存在,集体是它的一部分,国家要使得成员成为道德存在,只有与国家或道德权威的约束下,个人才能实现权利的实现,国家并不会压制反对个人主义,在社会中,个人所从事的事业得到发展只会使得国家更加保护个人抬高个人地位,但是个人无所事事,国家对其置之不理也是理所应当的,也就是说国家的本质是个人主义者的。
(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作为了解韦伯甚至社会学思想魅力的入门作,这本书的体现了社会学对问题探讨的独特视角和社会学家的责任和反思精神。本书是对当时德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带来经济腾飞和社会撕裂,政治由俾斯麦式强人领导,缺乏自由意志和民主精神等问题的回应,旨在探讨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资本主义社会保持理性勤俭节制等伦理的可能性。在韦伯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悲观资本主义在与新教伦理持有者的结合后产生理性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物质财富的飞速增长后,迅速摆脱宗教伦理,独自统治世俗社会,同时人们在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下对宗教信仰祛魅,以追求世俗财富为目标在物欲的铁笼子里苦苦挣扎。
与同时代的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视角不同,韦伯从文化伦理入手,将为什么现代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的原因归于西方宗教改革后引发的思想转变,分别比较了新教的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及浸礼派的禁欲精神演变,加尔文宗的预定论与天职观结合转向世俗活动,同时修道院隐居苦修的修士走入世俗传教,这些虔诚的禁欲者在世俗活动中依然保持着忠诚的信仰,一切财富的增加只是上帝荣耀的增加和自己蒙神祝福搭救的确证,这些人与资本主义发展相契合,推动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和制度的产生,造就物质财富的极大繁荣,之后资本主义找到新的工具——机器,不在需要禁欲精神和宗教伦理的支持,独自控制世俗社会。
(三)《支配社会学》
韦伯在此书中主要分析支配结构的三种类型及其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根据支配权力合法性的理由,建立在理性规则和法律基础上的统治称为官僚制,建立在长老传统权威基础上的统治是家父长制,建立在支配者个人魅力或神迹等基础上的支配结构称为卡里斯玛制。现代社会普遍的支配结构是官僚制,传统社会一般是家父长制或及变形的亚结构,卡里斯玛制是一种不稳定的支配结构,作为支配合法性对支配者的卡里斯玛的信奉,依赖支配者不定期的卡里斯玛的展示,对特定个人的特定行为能力的敬畏,在支配者能力消失,死亡等情况下,只有等待下一个有这种卡里斯玛的人出现,团体才维持纯粹的卡里斯玛形态。通常卡里斯玛制会向家长制和官僚制转型,比如,在最初支配者死亡后,由亲信扈从推举其后代儿孙继位,使得卡里斯玛得以世代延续,这就是纯粹的卡里斯玛向封建君主制转变;又比如,由支配者将个人魅力转变为明确得规则指令或法典条文,使得统治基础由个人崇拜转向法理权威,向现代官僚制统治转型。这三种支配类型是理想类型构造的产物,现实中的支配总是两种或三种类型的混合,比如现实中的家父长制的变形家产制,君主将国家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家国一体,君主的权威来自神秘力量是卡里斯玛制的残余,君主颁布的法典条例则是一种官僚制技术的应用,形成一种伪法理型的统治。根据理想类型,韦伯分析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各种亚支配类型和形成背后的缘由逻辑,在卡里斯玛制的研究中,韦伯分析了卡里斯玛即事化产生的官职卡里斯玛、君主卡里斯玛世袭化等,及这一转变对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阶层的影响,一旦职位卡里斯玛成为惯例,圣职教育就越发重要,这种教育与官僚制的教育考试不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培养,比如西方的骑士精神,因职位的神秘性,圣职教育往往由某一团体或行会控制。这些职位占有者和行会自成一体,是与君主政治强权对抗的重要力量。
撰写读书报告容易发现自己一段时间读书不足和进步,比对读书时的笔记和随手标注,串联上下脉络,反复思考堵点难点过程中,任何新的感悟都是进步。每天读完及时的总结,有所感触是不要放过,及时记录,遇到读不懂时静心多想想,整理好思绪再继续读。不要畏缩不前,不要追求速度,训练思维只有时间投入足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才会取得一定质的进步。坚定信心,安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