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Pages: ( 2/3 total )
本页主题: 李祖佩读书(更新至2010年5月12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最新读书情况已经上传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02-23 23:34 | 10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三月份读书报告已发,大家一起努力!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04-05 23:18 | 11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这个月读的书,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05-10 17:21 | 12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亚历山大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之二:卡尔马克斯和涂尔干实证社会学
埃米尔•涂尔干      社会分工论
皮亚杰              结构主义
查尔斯•库利        社会过程
卢曼                社会的经济
米德                现代的哲学
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
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彼得•布劳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彼得•布劳          不平等和异质性
科塞                社会冲突的功能
达伦多夫            现代社会冲突
沃勒斯坦            否思社会科学
斯科特              农民的道义经济:东南亚的反抗与生存
杨懋春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

这个月读书还是按照事先规划,首先是扫了上个月的尾,看完了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的东西(亚历山大和卢曼);然后转到了美国七八十年代社会学方面,因为这一时期美国的社会学是“诸侯并立”时期,冲突论、交换论、符号互动论、拟剧论等各流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书目的选择上有所甄别,主要选的事各个流派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涂尔干的思想体系是矛盾的,始终在物质论与观念论、经验论与冲突论、实证主义与维理主义以及个人主义与社会集体主义之间徘徊不定,亚历山大试图通过对这种矛盾性的揭示来阐发自己理论的关怀——继承、批判与综合,这与他社会学理论逻辑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受此启发,我重读了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与本科时读书不同,这次把它放在涂尔干整个思想体系中去理解,发现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里面就已经蕴藏着其思想矛盾的巨大张力。
卢曼的书充满了思辨色彩,但又富有启发。在《社会的经济》里面,卢曼打破了经济学科中将经济事实封闭起来研究的弊端,指出经济系统只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应该有“社会视角”,系统是开放的,经济这一“内系统”与社会“外系统”通过价格、权力和道德要素进行持久互动。对经济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劳动和资本这一主题。卢曼将经济看成是一“自我再生系统”,将价格作为市场研究的切入点。同时认为社会前进动力已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转移到消费关系上,体现后现代色彩,同时也有对马克思的批判。
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是美国社会学的特色,因此读美国社会学没有欧洲思辨性那么强,同时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学体现着对帕森斯的反动,研究旨趣主要在中观和微观领域,尤其是微观领域,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研究。米德认为互动是生活得本质,通过互动,心灵层面、自我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有效实现了各自的横向联系和不同层面之间的纵向联系。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不是物质生产中的异化和不平等,而是权力的不平等;布劳试图阐释不平等导致权力产生,并将微观层面的交换和权力与社会结构的变革演绎这一宏观层面结合起来,试图对宏观和微观进行综合。但是我感觉他们对待资本主义仍是维护性的,要么避开社会制度研究,要么通过对矛盾的适度弱化甚至合理化,例如科塞和达伦多夫都重视对冲突的正功能研究就能略见一斑。
“发展”已经到了极限,沃勒斯坦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性继承,通过对年鉴学派的反思性继承,指出应以时空观代替发展观,以整体代替部分,以综合代替分散,并提出打破社会、政治、经济三分天下的研究范式,建构新的综合的成体系的学科分割。
另外,本月还穿插读了两本经验研究方面的书,一是为了调解,二是为暑假的调查做必要的准备。下个阶段打算读一下布迪厄的书,因为读本月读美国人的书感觉不是很过瘾。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06-15 21:51 | 13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恩!我也有这个想法,我是按照美国和欧洲两条路线读,可能跨度会大些,我会调整一下!呵呵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06-15 23:28 | 14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已经更新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10-14 17:33 | 15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最新更新

布迪厄              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布迪厄              自由交流              北京 : 三联书店,
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          北京 : 三联书店
哈贝马斯              理论与实践   
哈贝马斯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中冈成文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    河北教育出版社
雷蒙•阿龙            知识分子的鸦片        北京:三联书店
刘易斯•科塞          理念人                北京 : 中央编译出版社
闫云翔                私人生活的变革        上海书店出版社

读完哈贝马斯,深感其逻辑体系的纷繁复杂和严谨缜密。布迪厄的书除了那本《实践感》之外,其他的著作留给我脑子里的就是一个关键词“权力”,无论是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言语,还是场域,似乎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权力。同时像《继承人》、《再生产》之类的有很强的实证性和应用性,给人的思维上的启发不及哈贝马斯,当然这只是就读书的收获而言,无可否认布迪厄的社会学思想还是很有启发的。反过来说哈贝马斯,读完了他的著作感觉可以分三个层次理解:首先是哲学层面,他主张一种打破主客体二元对立的现代性分析范式,主张走出意志哲学的困境。在他看来不是现代性本身有问题,而是自康德、黑格尔已来的哲学分析范式有问题,从这一点看认为现代性是一个仍未完成的事业便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来看,首先将行动主体纳入他的分析框架之中,代表这一种宏观与微观、结构与行动的综合趋向,同时强调对话沟通,又代表着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又有着很强的现实关怀,他的《包容他者》、《后民族结构》都有着对现实的厚重关切(他的解决方案可行性暂且不论)。闲暇时与同学论及哈氏的公共领域,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
在哈氏的著作中并没有对公共领域做严谨的概念上的界定,在读了他的主要作品之后我们可以对他的公共领域有自己的理解,即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 ,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 ,在这些对话中 ,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 ,形成了公众。那时 ,他们既不是作为商业或专业人士来处理私人行为 ,也不是作为合法团体接受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规章的规约。当他们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普遍利益问题时 ,公民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行动;因此 ,这种行动具有这样的保障 ,即他们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合 ,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当这个公众达到较大规模时 ,这种交往需要一定的传播和影响的手段;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可以看出,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种缓冲形式,说是一种缓冲形式是基于一方面它可以形成民意影响国家政策,另一方面国家在政策制定和运行过程中也会根据公共领域的反映而有针对性的改变,可以说公共领域的良性运行对于以国家为一方的政治系统和以社会为一方的生活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是防止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有效机制。
然而在现代社会公共领域得以运行的基础被瓦解,公共领域的安全阀作用、批判性和反思性以及开放性和多元性特质逐渐消解。造成这一变化有两大动力机制的影响,一方面,进行理性讨论的个人聚合让位于"大众社会"的各种利益集团,另一方面"自由主义的宪政国家"则让位于福利国家。前者屈从于"国家的'社会化'",后者屈从于"社会的'国家化'"。这种双重过程导致了"国家与社会二分"的瓦解,而这却曾是"资产者公共领域的基础"。其实公共领域之所以形成的一个很重要前提就是理性的个体存在,并且个体能充分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亦即不被利益权力所绑架。然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个体逐渐被利益分割,而这一分割的后果就是各种利益集团的出现,而国家政策和实际运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各个利益集团力量博弈的结果,这就是国家的社会化。同时随着西方福利国家的建构,个体越来越依附于国家,个体的生活越来越受制于国家,生活世界随着政治和经济系统的侵入而殖民化,这就是社会的国家化。一方面由于国家的社会化,个体与国家的联系越来越远,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的社会化,个体越来越离不开国家,国家与社会这间的二元对立随着这种双向的互动形式而瓦解。
对于马克思
社会学中对马克思的批判似乎重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至于社会的一元决定论,二是相对固化的社会进化理论。在哈氏的哲学思想中也能找到这种批判的影子,哈氏认为马克思所忠实的以手段—目的这一工具理性为特质的经济系统只是社会有机整体的一个部分,尽管是相对重要的部分,但是社会的运行还受道德、政治以及成员的交往行动的影响。哈氏试图用他所建构的交往行动理论来解释社会运行和进化。在他看来对话是社会进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对话建立在互信和相互尊重既有前提的基础上,对话准寻对话主体之间的真诚性和对话内容的真实性等规则,并将他认为的马克思所忽略的行动主体纳入他的分析框架。可以说这种分析范式一方面反映了现代社会学发展中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趋势以及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另一方面这种分析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倾向,强调包容、对话而忽视了实质性差异,对于现实问题的应对终究是软弱无力的。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11-15 23:34 | 16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德福师兄读过哈贝马斯,有些疑问有时间向师兄请教~~~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11-16 17:58 | 17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李祖佩读书(更新至2009年12月14日)
米歇尔•福柯 疯癫与文明    北京 :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3.01
                        规制与惩罚            北京 : 三联书店, 2007
                        词与物                上海三联出版社
                    主体解释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性经验史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知识考古学      北京 : 三联书店, 2007
麦克尼      福柯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尼采              论道德的谱系    江苏人民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      东岳文艺出版社
罗斯科•庞德 法理学 (第一卷)      北京 : 法律出版社, 2007
                                    (第二卷)      北京 : 法律出版社, 2007
                                    (第三卷)      北京 : 法律出版社, 2007
何勤华    西方法理学史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这个月重点是读福柯,他的文风和独到的视角给我触动很大,知识考古学、话语谱系学、权力观以及对理性和主体的思考给我很大的启发。下面就后两个方面简单介绍我的思考。
1、福柯的权力观
社会学中的权力理论沿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是主要以马克思为开端,影响到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和冲突论等理论流派;一是以韦伯开始,一直在社会学中占据主流地位,影响甚深。而福柯的权力观不同于这两大传统,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别样的图景。
马克思认为权力是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是社会不平等的结果,而这种不平等是以经济不平等为基础。福柯认为马克思将所有权力变现中的“人的理性”置于一种经济和阶级层面,必然导致一种物质还原论,并且这种分析只限于一种国家主权和社会管理等有限领域,而避免这一还原论同时扩大权力的解释面,就要坚持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即从权力运作的最细微处入手,建立权力的“微观物理学”。比如他对知识与权力以及性经验与权力的分析,权力的扩张给知识的进步提供可能,而同时知识的发展又为权力的干预提供了空间,真理只有在权力规制下才能成为可能。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因而也是权力急剧膨胀渗透的时代。同时他还认为权力这种无所不在的权力并不是单向度的,并不仅仅简单是强者的特权,并不仅仅是一种否定性的压制工具。权力还有生产功能,产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而生活其中的个体并没有感受到压制,话语的权力就是一重要的表现。
韦伯将权力定义为即使遇到阻力也能实现自己意志的机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合法性,即权力接受者对权力的认知接受程度。权力拥有合法性就具备存在和维系的合理性而无论权力的性质如何。根据合法性来源韦伯划分了三种统治类型,即传统型、卡利斯吗型和现代型。可以说这种划分只是权力表现的理想类型,带有很强的建构色彩,因为没有一个社会只存在一种统治。而福柯认为权力是多元的,存在多个中心,因此也就没有了中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权力。权力不是一种制度也不是一种结构,也不是某人天生就有的某种权力,它是“在既定的社会中给予一个复杂策略性处境的名称”,因而坚持一种权力“维名论”。
2、福柯思想中的理性和主体
相对于哈贝马斯通过哲学分析范式的转变来捍卫理性,福柯则通过多个路径对理性进行疯狂的批判。福柯认为疯癫是社会历史的建构,社会实现整合就有必要设立对立面。可以说疯癫是理性话语下的产物,有其社会功能而不简单是医学现象。而理性一方面强调自由平等,强调“天赋人权”,另一方面有不断创造“他者”并使之异己化、边缘化,甚至扔弃到正常社会之外,因而理性本身就充满了悖论。
福柯对理性的批判与主体分析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马克思劳动异化、韦伯的理性铁笼、奇美尔货币异化客体文化强势与主体文化以及鲍曼的悲观背后的关怀都是对主体缺失的深深忧虑,只是切入点及视角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理论研究路径。福柯更是预言“大写的人之死”,从16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社会一共经历了四种知识型(即一种特定时空坐标点上社会共有的认知图示),在《词与物》中一共经历了词与物高度统一——词呈现物——词呈现人与物的关系——词与物秩序分离,相应的主体经历了不存在——存在——分裂——逐渐消失。神学阶段人是不存在的,先验力量的强势没有必要也不允许人的存在,后来随着理性启蒙科学实证研究的兴起,人的价值凸显。人开始出现并强大起来,开始支配物创造物,然而这种工具理性以快于主体自身认知能力的速度增长,在不断创造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的分裂,从《词与物》中我至少可以看到两种二元并存,一是康德的经验—先验,另一个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与福柯的“非思”。人一方面崇尚行动创造,另一方面又宣言自由、平等,并以此作为毋庸置疑的口号包装自己保护自己;一方面强调主观能动性,强调思考的实存性和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深处种种法律规范的制约,深陷与理性的二律背反而作茧自缚。由此观之人是分裂的,启蒙运动开启的工具理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繁荣正是主体悲剧诞生的开端。而到了现代,词的秩序与物的秩序相分离,两者分别异化、隔绝,词不达物,话语与实存自说自话,而这种分离支配了人,人陷于纯粹的思辨或概念游戏中不能自拔,理论指导实践的力量逐渐成为历史,因为大写的人已死,用福柯的话说就是“人就像大海沙滩上的一副画像”。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12-19 17:34 | 18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最新读书:
资本论(一、二、三卷)  马克思    中央编译局
论历史                (法) 布罗代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有闲阶级论            凡渤伦      商务印书馆
国家的视角            斯科特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制度经济学——原始积累与制度变迁研究  北大出版社
制度经济学派      傅殷才        武汉大学出版社

文字极为优美、逻辑极为清晰、系统性极强、让人爱不释手是马克思资本论给我的总体感受,整个阅读过程是一种美的欣赏、享受过程。书中既有对于整个社会的总体宏观把握,又有细微经济过程的现象学考究和深入细致的刻画与批判;既是一本重要的政治学和经济学巨著,又影响了之后的社会学经典;既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露骨批判,又深入骨髓、挖出实质和规律,从而又跨越时空界限,对当代资本主义认识有着根本的指导意义。全书内容极为丰富,给我的冲击很大,一一写出已不现实,这里仅列举一点与大家分享。
一优美的“异端”
社会学读到现在,心里已经有个大致的总结。其实社会学发端与西方一个多世纪之前的社会转型期,是一门关于现代性的学科,整个发展无非是回答西方现代性是什么、如何发展绵延以及当代困境与应对策略等基本问题。而如果将其抽离出来,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加以探究向前推演,又可以拓展到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世界观,也就是一种伴随时间的“世俗化”和“自然化”,脱离宗教神学羁绊的人类思想特质。如果从这一源头看整个社会学,又会发现不同的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学术传统,也就是一种多元的理性主义色彩。
在英国,理性主义更多的关注制度与个人之间的实际利益关系,对于制度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做太多考究,而主要是分析给双方带来什么效用,这一传统影响了当代美国社会学,形成了以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为鲜明标志的学科传统;在法国,理性主义更多的表现为社会理性,集中探讨社会的构成及其超越性。主要体现如涂尔干的社会学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强调共时性、同质性以及唯实论。当代社会学家如布迪厄一生未摆脱结构主义的阴霾,倡导一种普遍的文化理论也是这种理性传统的表现。也许福柯是另类,但也不是有像《词与物》这样给人结构主义想象的著作吗;在德国,理性主义更多的关注点在于超越具体化个人的“历史”视角,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韦伯,深受历史主义的熏陶,通过比较社会学方法探究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读他的每一本书无不强烈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然而从历史看现实,总会有一种“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错觉,因而总让人感觉韦伯缺乏批判色彩,更多的只是解释和解读,就连著名的“理性的铁笼”,也是在《新教》的最后点出来,并没有作深入的分析。同时韦伯的理性更多的是对结果的探讨,之后的现象学将关注重点更多放在社会行动的条件上,这也算是对韦伯理性理论的必要补充吧!
这是我在去年社会学将近读完时的简短总结,但是在看完资本论之后发现原来的归纳是不全面。可以说马克思综合了上述三大理性传统,同时又不局限于此,在强调实际利益关系的同时更加注重意识形态这一精神层面;在强调社会超越性的同时更多体现一种解构色彩;在经典的历史把握之后并没有驻足,而是敏锐的指出资本主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从而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狂野的批判。综合、继承和发展,思想独具特色,可以说是“异端”,一个优美的“异端”。
二、关于货币的社会学
在马克思看来,货币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关系的物化,即认为货币以物的形式表现着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是将对货币的批判从哲学上升到拜物教的高度。在商品日益充斥的社会里,货币不光是起着交换媒介的作用,货币并不是中性的,还造成一种假象,即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他写道“正是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的形式 ——货币形式 ,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 , 而不是把它们揭示出来。” 从而货币拜物教的社会实质就是将劳动者与劳动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一种劳动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活的关系变成物的死关系,使得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关系体现为一种表面的“等价资本换取等价利润”的虚假关系。
与马克思不同甚至相反的是韦伯的货币观,韦伯对于货币的认识被纳入到其社会行动中的理性中考量,认为货币强化了当代社会区别与传统社会的一种行动逻辑——形式理性,使得行动结果和预期表现为一种可计量性,同时与奇美尔相同的是都认为货币的交换功能能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多元化需求,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自由的空间。
翻开当时读奇美尔时的笔记,发现他的货币思想可以用一句原话概括:“(货币)同时支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 ,他一方面使一种非常一般性的、到处都同等有效的利益媒介、联系媒介和理解手段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个体留有最大程度的余地 ,使个体化和自由成为可能。” 可以说他是从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两个角度来看待货币的,认为货币引发文化的极度客观化和均衡化,从而形成“文化悲剧”;但是有不否认货币可以使社会个体保持个体自由。总的说来他的货币思想是对马克思思想的很好的补充,因为他将对货币的思考从社会关系层面引入到个体的精神和日常生活层面。
凡渤伦的《有闲阶级论》将金钱与“有闲阶级”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之一,对于当代工业社会中的“有闲消费”、炫耀性消费进行批判,认为他们是“食利者”,是社会保守力量的支柱。但是他的立论基础是在人的心理本能层面,因而整个的思想终究是扭曲变形的。
三、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打破了经济学单一的理性人假设和资源稀缺性假设,而是将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放在分析框架内,因而与社会学有一定的关联,这也是我选择制度经济学的原因。然而多了几本概论性质的书发现其实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那里已经有了体现,此点以后在说罢!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10-04-06 23:58 | 19 楼
«1 2 3» Pages: ( 2/3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73696(s) query 5, Time now is:05-14 03:34,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