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 Pages: ( 2/2 total )
本页主题: 王利微读书报告(更新至2024.3.25)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王利微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3
威望: 13 点
金钱: 130 RMB
注册时间:2022-06-24
最后登录:2024-03-26

 王利微12.11—1.11读书报告

王利微12.11—1.11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
《交往行为理论》第二卷
《公共领域的哲学转型》
【作息情况】
睡眠质量低,影响第二天读书状态,有时候早上会晚去晚走,一般是十二点半前睡觉。
【锻炼情况】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运动主要是暴走和跳操,因为老是生病所以运动频率不是很高。
【自我评价】A-

一、关于交往行为
      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定义为以评议为媒介、以理解为目的的行为。交往的目的是达到理解,而达到理解是一个在相互认可的有效性要求的前提基础上导致认同的过程。
      哈贝马斯区分出四种行为类型:目的性行为,又称工具性行为。指在实现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有目的地介入客观世界、认识世界的真实目的的活动,比如自然科学面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就是追求真理为目的的活动;规范调节行为,是指一种社会集团的成员以共同价值观为取向的一种行为,以共同的价值的正当性为标准的调解规范作用。我们在社会里面,社会里面有规则有规范,比如说我们不能剽窃,我们不能说谎,因为道德,这类活动是和社会相关的;戏剧行为,指行动者在观众或社会面前有意识地表现自己主观性的行为。每一个人在公众前的真诚性为标准的“戏剧活动”,就好像每一个人都在演戏,每一个人都在世界舞台上,在这个舞台上你怎么表演,怎么接受公众的注视,怎么面对公众的质疑,因为每一个人都将完全的暴露自己,每一个人都要接受别人对他的一应评价,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真诚性的标准;交往行为,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行动者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其相互状态和各自行动计划的工具,以期在行为上达成一致。相互理解是交往行为的核心,而语言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四种行为侧重于世界的不同方面。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的或外在的世界;规范调节行为对应于社会世界;戏剧行为与主观及外部世界相适应;在交往行为中,行动者“从他们自己所解释的生活世界的视野”,“同时涉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事物,以研究共同的状况规定。”因此,交往行为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因为它考虑了所有这三个世界,它要求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的统一。
      交往行为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交往行为中蕴含的交往合理性构成交往行为的中心。交往合理性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具有主体间性的、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在对话中完成的、能在交往者之间达成协调一致与相互理解的理性化行为。他把理性放在人际间泛的,和互相交往的生动关系网络中考察,使理性凸显为交往关系的总和。哈贝马斯认为,交往合理性是比目的合理性更广泛、更全面的合理性概念。交往合理性范畴正是他用以解剖现代西方社会的有力武器。
二、生活世界与系统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根据职能来划分,可以分为生活世界和系统。生活世界是指单纯的交往行为的背景世界,系统指的是以金钱或权力为目的进行交往的制度系统。生活世界最先存在,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
    生活世界是社会整合的基础,而社会整合的本质是文化再生产,是文化的更新和社会化。哈贝马斯认为,人们通过交往行为在生活世界中打成共识,从而让本来原子化的社会整合了起来。这种社会整合的趋势是理性化,即人们的交往行为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包容。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社会和人格三种结构。在文化层面上,人类间的相互沟通不单只是依赖文化资料和媒介,而在沟通的过程里,会同时传进和更新文化的知识。在社会层面上,此沟通行为不单只调节不同意见或社会行为,并且会促使社会整合和人类的归属感。在人格方面,沟通行为达到社会教化的过程,以及促使个人自我观的建构。生活世界构成了社会的符号意义层面,由此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更新。
系统是按照目的合理性的模式活动的,其合理化趋势依赖于工具理性的扩张,即强调通过最佳手段和最佳策略,以达到系统整合的最优化。系统可分为经济子系统和政治子系统两大领域。经济子系统的功能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的物质生存需要,其主要整合媒介是货币;政治子系统的功能是协调生产关系,管理公众社会,其主要整合媒介是权力。作为系统媒介的货币和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交往和协商对话的基础之上,而是具有一种控制功能。
三、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动理论是一种对功能主义的批判,是对工具合理性的批判,是借助交往的、以理解 为方向的语言运用的理性来批判资产阶级文化、艺术和哲学思维的规范内容。他认为生活世界的物质再生产过程中,现代化的社会采取了不合理的方式,造成了生活世界的危机或是病态现象。哈贝马斯对交往行动理论得到以下认识:第一,在现代社会中,从规范关系中脱离出来的主体的权限活动空间扩展得非常广,交往行动的特殊意义是非常真实的,这不仅表现在家庭私有领域的非机制化的交往形式中,而且也表现在通过大众媒体表现的公众社会中。第二,以理解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渗入生活世界,迫使一种通过货币化和官僚主义化途径的交往等同于一个在形式上组织化的行动领域,甚至以行动协调为基础的理解机制在必要时也会体现这种职能。总之,哈贝马斯将语言视为一种交往的媒体,是为理解服务的,交往越来越货币化和官僚化,而无论是私人还是公众,交往行动者都必须通过这样的交往相互理解使合作得以实现。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强调在物质化的现代化社会,特别是多媒体盛行时代,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要注重主体行为本身的伦理和精神价值,重视精神交往的重要性,减少功利化意识,以共同信任为基础,在交往中以语言或者行动为媒介,由个人对共同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认同逐渐达到社会公众对规范和法律的认同和遵守,从而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再由这样的社会反作用于我们的个人或者公共行动中实现利益的更大化。
Posted: 2024-03-12 21:56 | 10 楼
王利微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3
威望: 13 点
金钱: 130 RMB
注册时间:2022-06-24
最后登录:2024-03-26

 王利微1.12-3.25读书报告

王利微1.12-3.25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包容他者》《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怀特《街角社会》
亚当斯密《国富论》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作息情况】
近半个月晚上常常睡不好入睡很慢,容易失眠,影响早上读书状态。最近在慢慢调整中。
【锻炼情况】
天气转暖,运动一般是暴走。新的一月要加强运动强度和频率,尝试探索新的运动方式。
【自我评价】A-
      前段时间结束了哈贝马斯的阅读,然后又阅读了几本过渡时期社会学家的著作,其中有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所以想比较阅读一下两位大家的社会行动理论。
      两位大家的社会行动理论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都对行动和行为进行了区别。帕森斯把行动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中含有大量的主观因素,而行为仅仅是客观性的。哈贝马斯认为,行动和行为之间的不同之处是:行动是有意图性的,而行为不一定有意图性。
      其次都研究了行动与系统的关系。帕森斯把社会行动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它包括了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各有其自身的生存界限,却又相互依赖、互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层级的调控系统。社会系统是一种行动者互动过程的系统,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就是社会系统的一种基本结构。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通过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角色而与社会产生关联,这种制度化的身份与角色复合体即为社会制度。哈贝马斯提出一种以沟通行动与沟通理性为基础的社会理论范式,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生活世界”,就是一个由文化、社会、人格三个层面组成的公共背景,是沟通行动的场所与资源;二是“系统”,是一种由经济与政治两大子系统组成的自身调控机制,这是目标行动得以实现的场所与资源。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有着互补和张力,即生活世界通过语言来整合系统,而系统通过媒介(如货币、权力)来规范生活世界。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一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现象,就是系统通过媒介对生活世界的渗透,摧毁了生活世界的自治与理性,造成了社会的分化与危机。哈贝马斯认为,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以沟通行动为手段,重建生活世界的合理性与整体性,进而达到对社会的批判与解放。
      两位大家之间也有一些不同的论述角度。
      首先是根源影响。帕森斯的社会学思想是结构功能主义的领导力量。他的早期思想受到了韦伯的社会思想的影响,他提出的唯意志的行动理论,提倡一种主观的、选择性的社会行动观念,而在后期他的理论又强调了行动不依赖于行动者的选择,而依赖于社会的结构,行动的主观性消失了,而客观的结构因素对其进行了限制和调整。因此,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社会学基本理论的延续与发展。在对现代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持一种保守的态度。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是一种带有新鲜血液的批判理论。他首先对韦伯“理性化”这一概念进行了剖析,并对韦伯“理性化”的缺陷进行了批评。哈贝马斯试图通过对传统的经验知识与社会学的理论批判,构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规范依据,对现代社会的结构进行分析与批判。它反映了一种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态度。
      其次是不同的批判观点。帕森斯的行动理论是对三大方法论传统的批判,即功利主义、实证性和唯心论。而哈贝马斯的社会思想批判的中心论点是批判“科技理性”对人类的控制。帕森斯认为一般行动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是唯实主义,他驳斥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反对经验主义的观点。他一直力图用行动唯意志论来克服这些理论的片面性,并且用唯意志主义的行动理论来解释个体和社会相互的关系。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出发点是社会理性化的困境,纵观当今西方社会,科技理性几乎控制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所以他严厉批判科技理性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产生坏的影响,由此提出了重构理性化和行动的概念。
      再次是理论中心重点。帕森斯的行动理论的中心是他提出的“单位行动”的概念。而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学说的中心概念则是“沟通理性”。帕森斯在对行动的分析中,他认为最小单位是“单位行动”,行动的要素包括:行动者(作为行动主体的人);目的(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情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包括行动的条件和手段,条件是行动者不能控制的,手段是可以控制的);规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形式,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制约着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的选择)。他把社会行动看作是个体的行动,也就是个体通过社交活动与他人互动的行为。他将此行动称为人格系统的社会行动。在这之中,个人是行动者。帕森斯对社会行动的起源、目的和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分析。为了对社会行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他提出了“手段——目的”的理论概念框架。哈贝马斯将社会理论中的行动概念归纳为四大基本概念,即:目的行动(行动者经过理性计算,寻找实现具体目的的最好方法,核心是决策),规范行动(社会群体成员根据共同的价值观确定其行动,核心是遵循准则),戏剧行动(互动中的参与者彼此作为观众,向他人展现自己,其核心理念是自我表现)和交往行为(其至少是两个或多个具备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借助语言媒介达成的互相理解和协调一致的行动)。他将“沟通理性”视为对这个世界进行“去中心”化的理解。其含义就是以包容为主,非强制性地形成一种共识。在沟通中,成员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的看法,达到互相理解。因此,哈贝马斯将“沟通理性”视为沟通行动理论的基础,并将其作为一种现实的、合理的价值目的而奋斗。在沟通行动中,语言是一种媒介,它是主体间通过符号协作进行的互动,它的主要形式是主体之间的真诚对话,目的是让人在没有强制的情况下,彼此了解,互相配合,从而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
      最后是行动理论框架。帕森斯的行动理论架构似乎太过保守,以致不能从行动理论的角度建立起一个社会的概念。帕森斯认为,只有“目的性行为”才能引导真正的理性活动,并论述了人和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但哈贝马斯却认为沟通行动比其他三种行动更为合理,因为它涵盖了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以及社会世界三种类型。三种世界,不是单一的客观世界,所以更具有全面性。
Posted: 2024-03-26 20:56 | 11 楼
«1 2 » Pages: ( 2/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148972(s) query 4, Time now is:04-19 06:40,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