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研究生读书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yellow
moon
wind5
gray
wind
blue
black
green
movie
pink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毋肇婷读书报告(2021.10.30)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毋肇婷读书报告(2021.10.30)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毋肇婷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7
威望:
7 点
金钱:
70 RMB
注册时间:2021-10-20
最后登录:2022-05-25
小
中
大
毋肇婷读书报告(2021.10.30)
读书报告
转眼间,距离入学日期已经差不多过去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的学习生活中,我主要读了教育学的相关书籍,有吴德刚的《中国全民教育问题研究:兼论教育机会平等问题》,Daniel U. Levine和Rayna F. Levine著作的《教学社会学》,闫旭蕾的《教育社会学》。我是最开始读的Daniel U. Levine和Rayna F. Levine著作的《教学社会学》,我碰见了很多难题:首先是教育知识的匮乏,我尝尝不能理解其中理论的含义,也想象不到这些理论所提出来的背景,让我有一种现实和理论想分离的感觉。其次,是教育现象的相关因素,在我看来很常见的现象往往也是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例如,自我实现的后核心家庭,运动场地和公共场所的减少以及社会流动,让我扩大眼界的同时也常常对其研究方法产生了困惑。最后,难以总结归纳,我看完半本书,却还没有提炼出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明确思路。针对以上问题,我咨询了老师,在老师的建议下,我换成了其他书籍,在接触了相对简单易理解的书籍之后,我再读这本书已经变得相对容易了许多。下面我想对这三本书进行一个梳理和总结。
一、吴德刚《中国全民教育问题研究:兼论教育机会平等问题》
我认为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教育均等展开研究,指出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机会”起点上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均等,要尽量克服性别、宗教、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地区、文化差异等因素对个体教育机会的消极影响,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最基本的教育机会。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全民教育及教育机会平等的历史进程及其反思,以及西方教育社会学主要流派对教育机会均等理论的研究,从而进行理论思考。第三部分:在我国实行全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对现实道路的思考。
二、闫旭蕾《教育社会学》
这本书是这三本书中,讲的最宏观的一本了,所以也相对来说,最容易理解。这本书最重要点在于这几个板块。
1.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取向:教育的功能论、冲突论、互动论。这一板块让我感受到了众多社会学家对教育的思想成就,学习到了不同的教育社会学理论。教育的功能论从生物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认为社会跟生物体一样,都需要不同的系统来加以维持,社会也是由很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相对持久的结构,并且每一部分都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在教育领域上,功能论认为学校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功能在于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适应社会经济、政治,从而达到学生社会化,学生社会化是社会系统得以运作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教育的冲突论是功能论的对立面,在冲突论者看来,功能论的观点过于宏大和机械,对社会变迁的冲突论述不力,对个体的自主性关注不够。各冲突论者虽然主张并不相同,但基本上都认为冲突的根源在于财产和资源的分配是不平等的,社会是不同身份社团为获取财富、权力、声望而相互冲突、斗争的舞台,而教育就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造成了再生产不平等的现象。教育的互动论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概念化,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具有理解力和创造性的主体,从而研究个人和小群体,又称为“符号互动论”。这三种教育社会学理论使我认识到教育社会学的不同思想,从而获得了思考问题的视野和方法。
2.社会分层理论与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关系。一方面社会分层影响教育机会、教育获得,另一方面教育对促进社会流动、完善社会分层结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思的阶级理论以物质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为研究重点,来解释社会的不平等。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维度来考量,用财富、权力和声望这三个指标来划分社会层次。布迪厄的文化分层理论指出教育并没有实现社会公正,教育机会的扩大也并不能完全改变不同阶层、不同种族在教育领域上的不平等现象。①“隐蔽的遗产”—教育分层中的文化资本。教育虽然是维持形式上平等的意识形态,但实质上是再生产不平等的社会结构的重要途径,在布迪厄看来文化资本是对一定类型和一定数量的文化资源的排他性占有,它将经济资本占有的不平等隐藏为个人的素质和天赋的不平等,由此建立起更深层次合法性,是社会不平等再生产的最隐蔽的方式之一。②教育是一种符号暴力。符号暴力指通过将压迫和剥削关系隐藏在自然本性、善良仁慈和贤能统治的外衣下,掩盖并因此强化这些压迫和剥削关系的能力。所有的教育行为在布迪厄看来都是专断的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
三、Daniel U. Levine和Rayna F. Levine《教学社会学》
这本书相对而言是研究最为微观的一本书了,采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去得出一系列结论,即使有些方法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它仍旧为我们今天研究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借鉴。这本书研究地点主要在于美国这个国家,因此所有的研究内容都需要结合美国的背景来理解,这对于我来说这也是这本书的难点所在。这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材料论证十分充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关注现实问题,综合全面地反映了美国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主要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社会阶层结构、教育选择和分类、不同社会阶层下的儿童问题和青少年问题、家庭环境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同龄人群体、年龄过渡、流动与教育、补偿教育、种族隔离、文化多元、妇女和学校改革等问题来加以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②客观、全面。作者在描述观点和分析结论时,都作了客观的表述和细致的分析,并给出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加以论证,论点论据都十分充足,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Posted: 2021-10-30 19:05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西农四为读书会
Total 0.299504(s) query 3, Time now is:04-28 17:10,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