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269”行动下的传统产业质变样本
原载: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乡村振兴网(2025-06-24)
导语:
产值突破2800亿元,带动就业50万人,品牌价值超700亿——这是江西赣州南康家具产业深度融入全省“1269”行动计划交出的答卷。从一个“草根经济”样本跃升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南康的质变之路,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极佳范本。
江西要强起来,工业必须强起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江西如何接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提升产业链韧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产业链现代化“1269”行动计划,以科学研判破题:现代家具产业作为省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其核心承载区南康区——我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制造基地,成为这场产业质变攻坚战的重头戏。
深度融入“1269”行动计划:多维驱动家具产业全面升级
近两年来,赣州南康区以家具产业为核心,深度参与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通过数字化转型、市场拓展、质量升级、开放平台建设等多维度发力,取得显著成效,家具产业产值突破2800亿元,带动从业人员50万人,获评“江西省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品牌国际化覆盖20余国,开放平台赋能外贸升级,南康现代家具集群入选2024年江西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构建现代家具“产业大脑”,以链主企业订单和标准为牵引,整合中小企业及生产性服务资源,形成“链主+专业化分工”协同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响应的动态平衡。建成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共享喷涂中心等平台,推动全产业链协同。例如,富龙皇冠“工业上楼”项目在40.37亩土地上建成9686㎡垂直厂房,土地利用率提升3倍;完成496家企业数字化诊断,推动6100家企业“上云”,实现生产流程数据集成与效率跃升。
二是市场拓展与品牌国际化。开展国内“百馆千店万商”行动,签约品牌馆104家、开业20家(如新疆克州馆成为中亚市场支点),开设专卖店/加盟店超4000家,推动“家居下乡”试点,开发农村场景化整装方案。连续三年组织企业抱团参展米兰家具展,挺进欧美、东南亚等22国市场,累计签约海外订单超50亿元。
三是质量提升与标准创新。实施“南康制造+深圳标准”质量行动,遴选10家企业“一对一”帮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10余项;筹建江西省家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攻克“油改水”工艺温湿度控制难题。主导及参与制修订家具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6项,发布《中小学午休课桌椅》等团体标准,推动“可躺式”桌椅落地。“南康家具”集体商标授权257家企业使用,品牌价值达702.1亿元,位居全国产业集聚区前列。
四是绿色转型与环保攻坚。推进“油改水”(水性漆)工艺,探索绿色供应链建设,通过进口木材指定口岸降低原料风险,国家储备林计划推进本土资源替代(目标35万亩,已流转3.4万亩)。
直面挑战:解析南康家具产业深层矛盾
南康家具产业从“无中生有”的草根经济崛起为2800亿级产业集群,但其快速发展中暴露的深层问题亟待破解。
一是木材资源依赖进口,供应链风险凸显。年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80%依赖进口(来自50余国),国际局势动荡、贸易壁垒(如木材出口国政策收紧)、物流成本波动(如海运价格飙升)均可能冲击产业稳定性。本土储备林建设滞后,35万亩目标仅完成3.4万亩,短期难以缓解原料压力。
二是环保治理与绿色转型压力巨大。传统油性漆喷涂导致VOCs污染,多次被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油改水”推广面临双重阻力:一是技术瓶颈,木材亲水性易致家具变形,需依赖Q-POSS等高价技术(成本增加30%以上);二是中小企业抵触,设备改造投入大且工人传统计件工资模式受影响。
三是产业链层级偏低,品牌附加值不足。中小企业占比超90%,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设计创新能力弱,依赖代工模式(OEM),高端市场被欧美品牌占据;头部企业带动效应未全面释放,虽引入格力、美克家居等30余家企业,但本土企业协同升级仍需深化。
四是潜在风险与多重挑战。土地资源紧缺,工业用地不足倒逼“工业上楼”,但垂直工厂导致物流效率降低、改造成本攀升(如富龙皇冠项目耗时1年);中小企业转型困境,共享智造平台覆盖率有限,超5000家企业面临技术、资金壁垒;数据孤岛现象,产业大脑未完全打通设计、生产、销售全链路,6100家“上云”企业协同效率待提升;国际化竞争壁垒,海外市场拓展成本高(物流成本占订单额30%),中式设计在欧美市场接受度有限;劳动力结构失衡,技术工人短缺,智能化生产线与传统木匠技能不匹配,共享制造平台或压缩中小工厂用工需求。
传统产业转型的南康实践:四大路径铸就产业质变
江西赣州南康区将“草根经济”锻造为年产值超2800亿元、品牌价值702.1亿元的家具产业集群,其经验为传统产业转型提供了四大启示:
一是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产业升级。技术破局环保瓶颈,引入Q-POSS涂层技术攻克“油改水”难题,实现木材封闭防裂、VOCs排放降低80%,产品达“零苯零甲醛”标准。2024年水性漆家具交易额突破百亿元,环保标签成为国际竞争新优势。数字链式转型,构建“产业大脑”整合全链条数据,建成共享备料中心、喷涂中心等平台,通过AI分拣、5G+工业互联网提升协同效率。6100家企业“上云”,400余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40%,成本降低20%。
二是政府有为,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无难事,不求人”营商品牌,设立全省首个民营企业帮办代办平台,通过“三请三回”活动吸引乡贤投资,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基建与政策双支撑,借力《苏区振兴若干意见》,建成赣州国际陆港(全国首个内陆木材直通口岸),降低木材进口成本近100亿元/年;同步建设检测、物流、研发等九大公共服务平台,补齐产业链短板。
三是全链协同,强化集群效应。头部引领与中小协同,引入格力、美克家居等30余家龙头企业,通过“链主订单+专业化分工”带动中小配套企业。共享备料中心为近千家企业集中供料,降低成本30%、缩短周期50%。跨境融合拓展市场,依托赣州国际陆港开通中欧班列,布局海外仓30万㎡;推动“百馆千店万商”行动,国内开设品牌馆104余家、海外参展签约订单超50亿元,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
四是多元共治,设计人才双驱动。行业组织赋能,成立家具协会、工业设计协会等联盟,组建“赣深设计联盟”引入深圳资源,累计孵化原创设计6000余件、专利4000余项,转化销售额430亿元。人才与低空经济融合,建设“设计师之家”集聚自由设计师,开辟无人机物流配送新赛道(年订单超300万单),推动“家具+家电+无人机”跨界融合。
结语:传统产业转型的“南康范式”
南康家具的蝶变证明,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其核心经验在于以科技创新重塑生产逻辑、以开放平台突破地理局限、以协同治理凝聚生态合力。当前江西推进“1269”行动计划,可借鉴南康“绿色升级锚定赛道、数字共享重构链条、全球视野整合资源”的三步路径,将“老产业”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
2024年12月,笔者随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调研组,前往赣州市南康区考察家居产业。本文据此行调研所见所析撰写而成,旨在探讨其发展模式与启示。需特别说明的是,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研究机构立场。
2024年12月上旬,笔者随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调研组赴南康,调研家居产业发展情况。
未来,南康区需加快储备林建设,推广“水漆贷”等金融工具降低转型成本;通过共享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设计研发与品牌孵化;探索“家具+家电+家装”融合模式,在全球化布局中注重文化输出,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若能突破瓶颈,南康有望从“制造基地”蜕变为“全球家居创新策源地”,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卓越范例。
【调研说明】 本文基于2024年12月作者随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调研组赴赣州市南康区的实地调研撰写。文中观点仅为个人学术思考,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
作者单位: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村级智库”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