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三农之外 >> 知识青年 >>
  • 刘东汶:识繁写简是正确的——简体字与繁体字字义的对比研究
  •  2017-09-24 17:13:20   作者:刘东汶   来源:北京大军网编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简体字与繁体字字义的对比研究

    ----识繁写简是正确的
    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刘东汶

    2015116日 星期五

    本人也赞同和提倡汉字“识繁写简”的观点。所谓“识繁写简”,一方面,就是在教学中使用繁体字讲解每个汉字的字义,使学生们能够准确、形象、生动地弄懂每个字的字义,以辨认和记忆汉字;另一方面,在日常具体运用和书写汉字时,使用简体字。

    本文就汉字简体字与繁体字在字义上的具体表现,进行实证性对比研究,以加强对汉字识繁写简必要性的认识。

    一、简论简体字的历史功过

    客观地评价简体字的历史功过,是正确对待简体字的关键所在。评价的正确标准就是简体字的科学性如何,每个简体字与它所表达的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密和表达的是否科学、准确。对简体字的历史作用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就整体而论,简体字的历史功绩需要肯定和继续使用。从1956年我国推广简体汉字以来,简体字笔画数的减少,在便于全国百姓识别、书写、应用汉字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好处,其作用是巨大的和明显的。促进了中华文化向普通民众的普及和推广,对此我们应当加以肯定。今后我们依然需要使用汉字的简体字,这是复兴汉字和复兴中华文明的需要。

    1  简体汉字比起繁体字,其最大的成功之处首先表现在:在繁体字组成的部首数量与部首名称不变的情况下,把繁体的部首转变成为简体的部首(也称为偏旁部首,下同),由于部首笔画的减少,因此简体字比起对应的繁体字的笔画也就减少。

    汉字是由300来个部首组成的。由于每个汉文字均是由部首组成的,因此简化的部首所组成的简体字其笔画数,比起其原先繁体部首所组成的繁体字的笔画数,自然也就要少得多,这就使得人们在书写时要简便些。

    这里例举简体字与繁体字的部分部首的笔画数做对比,前者为繁体字部首笔画数;后者为简体字部首笔画数(用括号内笔画数表示)。比如:車7(车4)、言72)、鳥11(鸟6)、貝7(贝4)、馬10(马3)、門7(门3)、齒15(齿8)、84)、見7(见4)、風9(风4)、頁9(页6)、韋10(韦4)、魚11(鱼8)、齊14(齐6)、麥11(麦7)、龍16(龙5)、鹵11(卤7)等。上述各部首中,其简体部首的笔画比起繁体部首的笔画要少得多。

    就日常书写而论,简体字中真正成功的是汉字部首笔画的简化。汉字部首的简化,是在表达具体事物时的汉字中的部首在笔画上的减少;而部首笔画的减少就使得相当部分汉字的笔画数在书写中得以减少,这给日常书写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不过,在电脑出现后,在电脑的文字输入速度上,简体字和繁体字是一样的。换言之,在电脑作为人们日常书写文字时的最大工具出现后,使得简体字这个最大的好处也黯然失色了。简体字的最大好处只剩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笔书写汉字上较之书写繁体字比较快捷罢了。

    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国现行的大多数的简体字,正是因为部首笔画的简化而形成的。由于繁体字部首笔画的简化所导致的简体字笔画的减少,这占简体字库中的绝大多数。简体字虽然其部首的笔画减少了,但简体字中的部首数量和内涵并未改变,因此,该简体字的字义与对应的繁体字字义并未改变。我们因此得出结论:这些由于部首笔画的减少而形成的简体字,是基本科学和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只是,在认识这些简体字时,也必须先从其繁体字的部首和繁体字本身的字义认识开始。

    应当看到,在简体字中也有一部分简体字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 其主要表现是,这部分繁体字在简化为简体字时,把繁体字中原有的部首组成个数或者原有部首的内涵给抛弃或者被新造的部首所代替了,这就使得原先繁体字的字义,在简体字里发生扭曲或者根本性改变。

    由于简体字字义与原先对应的繁体字在字义上的异化、偏转,这就使得这部分简体字的字义发生错误的乃至荒谬的变化。

       汉字在长达四五千年甚至更长的时期里,汉字是逐步形成和成长起来的,是我们的先祖们世世代代不断深入认识世界各种事物,而后在汉字形成上的反映。正因为如此,对应其表达事物的每个汉字,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性和科学性。那种认为仓颉一夜造字的神话传说,在汉字形成的历史跟前,最多也就是一个传说而已。在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阶段,汉字只有两三千字的字库规模,因为迄今为止能够被我们认可和识别的甲骨文也就是两千字上下。两千多年前到东汉许慎时期,汉字才达到9376字。其后又过了两千年,到现代,汉字则达到近5万字的规模。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待汉字的科学性上,不能采取漠视,轻视的态度,不能把古汉字,也就是繁体字,当成可以随便打扮的小丫头。

        尊重汉字,严谨地对待汉字,是我们复兴中华文明的一个必要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对古汉字的部首及部首的合理组成加以尊重,而不尊重的结果,就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一部分简体字之所以发生错误,正是这种不尊重汉字的结果。

        错误的发生在于:繁体字中原先那些比较科学和合理的部首及其组合,在简体字中却被改为不科学、不合理的部首组合;甚至为了简写而简写,将原先繁体字的部首加以减少甚至抛弃,再用新的部首加以组合形成新的简体字。这种新的简体字取代了原先的繁体字。这种新简体字是在原有繁体字部首的缺省或者变异的情况下形成的,因而其字义也就发生严重的改变。虽然这部分新简体字还被认为是该繁体字的简体字,但是,实际上这些新简体字的字义已经违背了该繁体字的字义。这部分简体字明显地违背了造字者们的初衷,也违背表达每个事物的每个字(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都要尽可能表达出该事物本质特征的基本要求。这是一种为了简化而简化,结果在简化中出错的错误做法。

    在电脑等电子媒体中,汉字的繁体字和简体字在录入中是一样的,因此,在电脑中输入汉字时,不论是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其输入的速度是一样的,我们在电脑中就不必为是繁体字好还是简体字好而争论。但是,在认识汉字上,却是必须完全使用繁体字。只有在繁体字的状态下,才能够准确科学地认识每个汉字

    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知识的日夜丰富,我们对汉字字义的表达形式可以不断深入地继续探讨。比如,可以引入成熟了,并且为人们熟知的一些字义表现形式,如同国际奥运会的各种运动表现的形式,也可以改造成为汉字的表达形式;此外,由于不必受困于古时汉字书写中的困难,部分汉字在电脑输入中完全可以用简便图像形式来表达字义,等等。比如,可以用圆圈中加一点的形式来表达日,将这种形式融入与日部首相联系的汉字中。用三爪形式表达人手,在其他与手部首相联系的汉字中表现出来。

    二、繁体字与简体字字义上的优劣对比

    整体而论,繁体字与简体字从字义上进行比较,就字义的准确、科学性上,毫无疑问应当是繁体字比起简体字要优胜得多。

    繁体字之所以比起简体字,从字义上要准确和科学,就在于繁体字的发展历史里充分表现出先民在创造汉字中的聪明智慧,繁体字不是仓促形成的,而是经过四五千年的长期磨练,是先民世世代代长期的历史思索中形成的,是集合了众多文字创造者的睿智思考逐渐形成的。因此,繁体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众多不同意见的争论的。

    相比较而论,简体字的形成就简单得多了。就集合众多人们的思考而论,简体字只是大陆一部分人的思考,连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文字学者的观点都未征求,更未征求中华文化圈的诸多学者的看法,就仓促地决定下来了。解放后,新中国当时急于出台简体字,其目的就是便利百姓学习、使用汉字的需要。就认识、书写和使用汉字上,在没有出现电脑之前,那当然是简体字要比起繁体字要好多了。由于简体字的形成显得仓促,加上功利心太重,形成过程过于简单和应付性,因此,简体字比起繁体字在字义的准确和科学性上也就逊色多了。这里我们用实证方法,来比较繁体字与简体字在字义上的优劣。

     比较的格式:繁体字与对应的简体字,下同。

     

     

    繁体的字与简体的爱字相比较,繁体字与简体字在字义的科学性上的优劣,是可以立辨的。

    繁体字“愛”字由“爫++心+丿+又”组成,简化后成为“爱”字则是由“爫+丿+又”组成。其变化就在于繁体“愛”字中的“心”,在简体爱字中转变成为“一”了。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简体爱字是无心之爱了。

    繁体的“愛”字在甲骨文阶段并未出现,是金文阶段時才出現的。“愛”字由“爫++心+丿+又”组成。甲骨文中的“爫”、“又”,均表示为手,即上方手和下方手,表示两个不同的人。“冖”、“丿”是上下两片形成为一个包裹,而“ +心+丿”则是精心包裹和保护着的心。“爫++心+丿+又”则表示的就是双方均把包裹好的自己的心交给对方,这就是!。这样的真是好感动人啊! 世界上有哪种语言能够这样简明扼要,这样浅显易懂讲的,只有汉字!

    而简体的“爱”字,字里面上方有手(爫),下方有手(又),但是中间包裹着的东西,却是很不相同的。在简体的“爱”字里,“爱”字是由“爫+++丿+又”组成,其中“++丿”表示的是由“冖+丿”组成的包裹里,有“一”,也就是说包裹着的不是一颗“心”,而是“一块或者一根什么东西”,也就是送给对方的包裹里,或者是“一根杆子”、或者是“一块金子”,但是,却不是给对方一颗自己的心。这是一份“无心之爱”;或者是一场围绕着一种利益,采取的是“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的交易。这哪里是“爱”?当今,一些人把亲情、友情都统统淹没在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的卑贱之人,为了自己的“幸福”,甚至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甘当罪犯或者卖国贼。因为他们出卖了自己的良心,这样他们身躯里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真正“爱心”了。

    毫无疑问,繁体字字义是科学的,准确的;而简体爱字字义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繁体字需要保护和回归,而简体爱字则应当加于改革。

     

      

    繁体字在简化后成为简体国字,也是很失败的。因为简体的“国”字将原先繁体字“國”字的完整含义弄得没有了。

    原先的繁体字“國”字“戈+口+”组成,表达的是国家里应有的四个基本要素是:1 军队(“戈”),即手持戈矛等武器的军队,来保卫疆土和本国人民的国家机器;2 人口(“口”),包括百姓、官吏、君王在内;3 国土“一”,表达的是包括江河湖海、山岭、田园、平原在内的国家疆域以内的整个土地,在现代还包括这整块国土上空的国家领空范围;4)边境四周(“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四周疆域范围,这是不容许他国侵犯的疆域。这四个基本要素的规定,即使在现代国家里也是普遍适应的,也不能缺少这四个基本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由此,足以证明几千年前先祖们在制造每个汉字时,的确是何等精确思维的了。

    简体字的“国”字只是由“囗+玉”组成,简体的“国”字把繁体“國”字中的“戈+口+一”等部首组合变成为“玉”,把繁体“國”字中包含的“戈+口+”(军队,人口,土地等)基本要素组成,都转变成为只有“玉”了。简体“国”字的含意是“囗”(边疆)里加上“玉”,在这种国家里没有了军队、人口和土地,只剩下了财富(玉)。这种简体字的“国”字,就把家这个严肃的大事情,简化变成为国家边境四周“囗”里只有值钱的玉。那么,这种只有玉的国家还叫着国家吗?简体的“国”字从字义上看,与一个装有金银财宝的“箱子”是一回事,这样简化的确有点荒唐,是为了简化而简化。毫无疑问,简体字的“国”字与繁体字“國”字相比较,简体字“国”字内涵的浅薄、简陋,繁写体“國”字字义的深厚广博就一清二楚了。可以说,简体字的“国”字是简体字中典型的败笔。因此,我国的文字改革,既有必要将一些古代汉字简写,同时,又要将以往不当的简写体字还原。

    堂堂中华,这个繁体“國”字写成简体的“国”字在字义上是一次原则上的弄错,建议有关部门迅速加以改正。

     

     

        繁体親字与简体亲字的优劣比较,也是可以立辨的。

    繁体親字简化后成为亲字,由于繁体“親”字中的部首“立+木+见”,在简体“亲”字里被简化后变成“立+木”,而親人们却看不见了。

    繁体字“親”字由“立+木+见”组成,表达的是农耕社会里,农民在自己居住地周围耕种田地时,大人和小孩朝夕相处,其乐融融的田园风光。中国农耕社会里是男耕女织的社会,农夫在农田中干活,妇女在家住宅里纺纱织布,照顾自己的老人和小孩。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且就在家的周边不远的地方耕种,一日三餐也多数能够与家人在一起。因此,如果家里发生什么事情需要农夫回家,只要妻子孩子大声喊叫一声,农夫与妻子、老人、儿女就能够在“立木”(树立起一根杆子)那样短暂的时间里,农夫就可以回到家中与家人相见,因而,全家人也是能够朝夕相处的。“親”字用“立+木+见”来表达,也就是树立一根杆子那样的短暂时间就能够看见的人,就是“親”(親人)。应当说这个“親”字是何等的具有“人性”味道啊!又是多么的准确啊!

    简体的“亲”字,却在字义上有点搞笑。简体的“亲”字由“立+木”组成,其字义是“立根木杆”,那么表达的可以是一种动作:要把木杆树立起来;也可以表达的是一个时间:立起根木杆那样短暂的时间。在本字中的繁体“親”字里其含义是表示“立起根木杆那样短暂的时间”,但是,在简体“亲”字里却不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因为,与繁体字“親”字相比较,简体的“亲”字在组成上只是“立+木”,但却少了“見”,也就是少了“见到的人”,因此,简体的“亲”字是“目中无人”,又怎么是与繁体“親”字含义一致呢?的确,简体“亲”字与繁体“親”字在字义的概念上毫无共同之处。“立+木”再加上“見”,才能够称之为“親”、“親人”啊!

    试想,在农耕社会里,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的农民都是在离家住宅不远的农田里干活。如果在家里的孩子们遇到一些突发事情,急需要父母回家处理,那么孩子们只要朝着父母干农活的方向,大声喊叫自己的父母回家,父母应该听得清清楚楚(因为,那时的农村空气清新,没有空气的污染,清晰度很高,故而声音传播迅速清楚),父母就会短时间内飞快地回到自己的家里的。

    所谓“親人”,就是迅速能够见到、朝夕能够相处的人。相信很多的人会同意这个看法的。这在农耕社会里是很现实的事情。在农耕社会里,一家人大人小孩早晚都能够在一起生活,的确是有点“田园诗般”的浪漫生活。

    而在工业社会里,父母得一清早就得去上班,晚上才能够回家,就使得这种农耕社会里司空见惯的“亲情”变得冷漠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里没有发现“親”字,这是与先祖在游猎、游牧的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一致的。在游猎、游牧阶段,由于青壮劳力都去打猎或者放牧去了,家里的人要呼唤他们回家来,那就是一件较难的事情。

    繁体親字字义是科学的,而简体亲字字义则是错误的,应当保留繁体親字,舍去简体亲字。

     

      

    繁体進字充满着科学性,而简体进字则违背科学性。这里就繁简体的字义上进行优劣比较。

    繁体“進”字有何科学含义呢?繁体字的“進”字是由+组成的。在甲骨文中,是短尾巴鸟的象形字,表达的是短尾巴的鸟类,包括鸡鸭鹅等被驯服的短尾巴的鸟,麻雀(小+)也是一种短尾巴的鳥。即行走、走动的意思。繁体字的“進”字,表达的就是,短尾巴的“隹”类(鸟类)动物,只要它飞翔、走动,都总是只能向前,而不能向后的。试想,你见过倒着走或者倒着飞行的鸟吗?没有!鸟只会向前飞或者走。如果要向后怎么办?借助转弯来实现。即使转弯时,鸟类也总是向前飞或者行走的。

    鸟类的飞翔是因为鸟的翅膀是前厚后窄的流线型,翅膀是前宽厚后窄小的,因而当鳥在冲击空气时,鸟的翅膀上方会造成流速大,空气压强小,而翅膀下方则流速小,空气压强大,这样,才能够产生向上的推举力量,促使鸟儿能够飞翔。试想,鸟儿往后飞,怎么能够产生向上的推举力量呢?

    人和哺乳动物在立定状态下既可以前进,也可以往后退。据科学家考证,动物有150万种。但是,能够一动作(无论飞行还是走路)就只能往前进的,就只有这种短尾巴的鳥——

    繁体“進”字被简化后成为“进”字,简体“进”字由于繁体“進”字由+” 组成,繁体進字中的部首“隹”被“井”所取代,结果简体字就把其字义完全改变,就变成“走到井里去”的含义了。简体“进”字由+” 组成,” 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井”,也就是可以给人或者牲畜提升饮用水的地方;表示的是“走”,走动,行走的意思。简体字“进”字的含意,就是+。即走()到“井”里。既然“井”不能够走,那么何来的进、进步、前进等字义呢。因此,这个简体“进”字的错误就是显然的,必须加以纠正的。

    繁体“進”字字义是科学的和合理的,而简体“进”字字义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一个繁写体的“進”字,包含着我们先祖们的几多科学观察和思索啊!繁体字的“進”字的科学含义应当恢复,简体“进”字应当抛弃。

     

     “買 賣” “买 卖”

    繁体“買賣”两个字是关于贸易的两个字。繁体“買”字是由“四+貝”组成,“四”在甲骨文中表达的是“网络”(或者称为网兜)的象形字,“買”字的含义是要用网络里的钱(“貝”)去购买货物。“賣”字则比起前者的“買”字多出一种物件“士”(物件的象形字),也就是说网兜里已经有了物件,这是要出售的,也就是要“賣”出的。繁体的“買”、“賣”两个字科学地界定了这两种行为的具体含义,是正确的。

    而简体字“买卖”则把繁体字“買賣”的部首组成的字义变异了。在简体字里,买卖里都有个“乛”(折鈎),而折鈎下面掛着的卻是“头”(繁体字“頭”的简体字)。这种买卖是否有点异样的冷酷?简体字“买卖”就把繁体字“買賣”的正确科学的字义完全抛弃了。

     

     

    繁体實字与简体实字的比较。“實”字由“+貝”组成。“貝”是贝壳,表示的是“钱”,中国古代的钱币往往是金属货币,秦朝以后铜钱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毌”是钱币被用绳索串起来加以保存的样子。 毌+貝”表示的是一串已经串号的铜钱。每个铜钱中间都有一个方形的空洞,以便人们用绳索贯通,成为一串串的铜钱。1000个铜钱串在一起,就称为“一贯”铜钱。“實”字所表示的就是家的房间里摆放着的一串串铜钱,难道这不就是最为“实在”、“实际”的吗?

    而简体“实”字是由“宀+头”组成。试想,在家的房间里放置着一个“牛头”或者其他动物的“头颅”,那是多么瘆人的啊。这种“实”是否过份了呢?

    毫无疑问,繁体的“實”字与简体“实”字的比较,繁体“實”字字义清晰、生动、准确。简体“实”字情景恐怖,字义含混,字义错误。

     

      

    繁体“驚”字,“驚”字由“+句+馬”组成。“+句+”中的“艹”代表是植物类,一般指的是草本植物,鲜花也是草本植物。“句”指的是圆形的一束。“”表示的是手中拿着的一束(一根,一块等);“+句+”的含义是手中拿着一束植物,或者鲜花的意思。当然,当人们拿着一束束带着刺的鲜花等植物去献给一匹馬时,那匹馬当然会很驚(惊讶),甚至会被驚嚇(惊吓)得跳起来。繁体“驚”字字义清晰,表达生动形象,字义准确。

    但是,简体“惊”字则是由“忄+京”组成,其含义是:“京城在心中,那是惊心动魄的”,也就是对于京城的恐惧。京城是一个最高国家统治者及其集团的所在地,在封建社会里则被称为“朝廷”,在现代国家里则是其中央政府所在地。那么,为什么京城会让人惊心的呢?要么,这个人是一个有负于京城(国家统治者所在地,或者称为‘朝廷’)的人——朝廷追索的“罪犯或者嫌疑人”,或者是京城里正在发生不利于该人的事件。但是,为什么要选择京城来表示“驚”(“惊”)呢?未必任何能够引起人们吃惊的事情,都是京城导致的;绝大多数人的吃惊事情,未必与京城相关。因此,简体的“惊”字,其表达的情景,其字义都有很多准确性。

    毫无疑问,繁体“驚”字字义是正确的,而简体“惊”字字义则是不合理的,错误的,需要改正的。

     

      

    繁体聲字由“声++耳”组成,在甲骨文中的“声”字是指的石磬或者金属磬等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件,在甲骨文中的“声”字是这种悬挂于梁柱上,被乐工用于敲击的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件,“声”字是石磬等物件的象形字。“殳”由“几+又”组成,“又”是手,“几”是一种工具,“殳”就是手持工具的意思。繁体聲字里包含三大因素:一是声--石头,陶器,金属类做成的磬类物体,可供敲击;二是--手持工具,可以敲击磬类物体;三是耳--人耳的象形字,可以听见人们手持工具敲击磬类的聲(声)波。

    繁体聲字由“声++耳”组成,其含义就是人手持工具敲击磬体,发出能够让耳朵听得见的聲(声)音,这就是繁体聲字的准确含义。

    简体声字,其构成就是在甲骨文中出现的“声”,也就是指的石磬或者金属磬等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件。简体声字其含义只是一块悬挂于横梁之上,供给乐工敲击的磬类罢了。这个简体声字,缺少“殳”,即既无敲击磬类的人和动作;也缺少“耳”,即无耳朵来听。自然这个简体声字没有出表达繁体聲字的科学含义,只是在从字义上,将繁体聲字与简体声字相比较,繁体聲字字义是科学的,而简体声字字义则是不科学的。

     

     

        繁体郷字由“乡+即”组成。“乡”与“糸”形状相似,含义相同,具有被“绳索捆绑”--即亲缘连结在一起的意思。“即”在甲骨文中是人在吃饭饮食的象形字。古时农耕经济条件下,能够在一起吃饭饮食的人自然是同郷(乡)的郷里郷亲了。现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客家人地区,依然还可以看到,凡遇到重大喜事,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一起出动进行庆祝,往往各家各户拿出好酒好菜请大家一起饮食,很是热闹。

    体乡字,其组成只有“乡”,表达出的与甲骨文中的“乡”与“糸”含义相同。表达出被组织、被约束在一起的含义。但是这种状况与同郷(乡)含义悬殊太大。被组织、被约束在一起的人有军队、学校、公司、家庭等等,它们与乡村的行政区域的概念还是很不同的。

    简体乡字如果继续使用,也必须从繁体郷字的认识开始,只有从认识和掌握繁体郷字字义开始。

     

     

    繁体的醫字由“”组成。“医”所表达的是“ q ü”组成,表达的是箱盒中放着的针状治疗工具;“酉”表达的是瓶装的酒精物品;“殳”是手里拿。繁体的醫字表达的是医生手拿酒精、针状工具去给伤者拔除进入体内的外物。在中医里,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治外伤,疗是治内病。

    简体字表达的就是箱盒中放着的针状治疗工具。

    就整体含义而论,繁体的醫字表达的是一个医生治病人外伤的基本内容;而简体的字表达的只是医生使用的一种治疗工具。

     

     

        繁体的飬字由“羊+食”组成,其含义是给羊喂食,比如喂食草或者饲料等,让羊渐渐长大,这就是飬。

    但是,简体的养字由“羊+介”组成,要让羊做什么,其含义就含混不清了。

    毫无疑问,繁体的飬字是科学的,形象的。而简体的养字则含义含混不清。

     

     

    繁体的學字由“臼++子”组成,“臼”表达的是用双手;“爻”在甲骨文中是算筹,类似于细小的杆子,可以用作算术,或者卦爻中算卦;“冖”一般指的是一种工具,在这里有分割线的意思;“子”在甲骨文中一般指的是男子,我们现在去理解应当表示男子和女子。那么,繁体學字表达的是一个小孩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做算术或者学习卦爻的知识。后来學的概念扩展开来,学习的内容膨胀,凡是一方不懂的东西,均可以从懂得者那里学得。

    简体的学字的下半部分由“子”组成,这与繁体學字是一致的,但是,简体学字上半部分就没有繁体學字上半部分“臼+爻”的丰富内涵了,而是由三个小点组成。简体的学字的准确字义无从知晓了。

    在教学中,要弄懂學字的科学含义得从繁体學字中得到,而简体学字则难以获取科学的字义的。

     

             

         繁体賓字是由“+少+貝”组成。“宀”表达的是家,家里的房屋;“一+少”表达的是脚趾来到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到人家家里了;“貝”是钱的意思;“+少+貝”指的是带着钱或者用钱买来物品的人。因此,“+少+貝”的完整意思是:一个带着钱或者物品的人来到人家的家里,这个人就是“賓”。“客”由“+口”组成,“宀”表示的是家,家庭的住房;“口”指的是人,人口;”这里指的是人的脚趾的象形字。“客”的完整含义是到家里的人,“客人”。賓客二字表示的都是“到家里来的外人”,但是,賓与客二者和这个家庭的关系有点差别;毫无疑问,对待賓的礼节要高于对待客人,因为賓肯定是对这个家庭带来了实际的物质利益,而客人呢则没有表达出是否带钱来了,或许这个客人还是给这个家庭带来麻烦的,光吃光喝光住的主儿呢。

        简体宾字由+斤+大”组成。“大”表示为双手;“斤”是斧斤的象形字,也泛指兵器;“斤+大”指的是双手持兵器的人,这就是“兵”。“+斤+大”表示的就是手持兵器的人进入别人家里的住宅内。如果是家庭熟知的当兵的人到家里来,那还好说些,如果殊不相识的当兵的人到家里来,对于这个家庭还不知道会带来何等的惊吓呢?

    繁体賓字字义准确表达出“賓”的含义;而简体“宾”字字义则不准确和科学。

     

           

        繁体字產,更形象和具体,比起简写体产字要好。

        繁体產字由“文+厂+生”组成,这里的“文”字类似于雌性动物的生殖器,而“厂”则是其如同崖体的躯体,“生”指的是生长出来的动物生物。產字形地揭示出动物生育的状况。

    简体的产字由“立+厂”组成,则不知道其含义究竟是什么?

     

         ()    

     繁体的蕭字由“+爿+爿”组成。蕭字的含义,一是“艹”表示的是这种东西是植物;“肀”是手中拿着一根小杆子,“肀”字表示的是用手按摩管状东西的样子;“爿+爿”表示的是这种杆子由两“爿”组成。那么到这里我们就能够知道“蕭”为何物?蕭就是一种由一种细长小竹子做成,并且有着孔洞的类似于两“爿”组成的竹子制成的。可以说,蕭字是对于洞箫这种乐器的科学而形象的描写。大家熟知的“洞箫”,则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手按摩,嘴巴吹奏的乐器。

         繁体的蕭字与简体的肖字,指的都是物体,只是作用有所不同。就某种意义而论,作为插销的肖的作用比起作为乐器的“蕭”的作用反而更大些。不过“肖”字还有逐渐减少的含义,把“肖”字作为姓氏,其良好含义上则有所欠缺。

     简写体肖字,其形象就是下方是长方体,如同好的铅笔头,表达的是物体由大变小,也就是说这种“肖形”的物体,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那种连接两个物件的“插销”。由于肖字表现出原来比较粗壮,而后渐渐变尖、变小到没有,因此,由“肖”部首组成的字,也就表达出“消失”的含义。比如消字,而消逝的样子指的是水由多变少渐渐消失没有了;销字既指的是“插销”的意思,也有“销售”,商品渐渐卖完了的意思销字的另一含义,指的是金属物体由大变小的样子,而销镕指的是金属由固态块状物体貝融化后灌注后变成其他物体形状。削字,用刀等锐器把物体削得尖锐起来。

     

         

        

       繁体的蘇字由“+魚+禾”组成,表达的是鱼(魚)米(禾)之乡的美丽景色。“艹”表示的是植物,加重这里是植物繁茂,生机勃勃的地方概念。

       简体的苏字则由“艹+办”组成,“办”在古汉字中没有明确的含义,因此,简体的苏字的确切含义也就难以知晓了。

     

        

       繁体的甦su字由“更+生”组成。“更”有二次,第二次,再次等含义。“更+生”就是再次生过来,或者说再一次活过来了。把甦醒简化为苏醒,毫无疑问是种误写、误读。苏醒让人无法理解是何含义。

     

     

           

        繁体的薑字由“+田++田+”组成。“艹”表示的是这种东西是植物;“田”表示的是这种植物是块状的,如同田块形的植物;“+田++田+”表示的是这种植物形状,如同一块块田形连接在一起。应当说繁体的薑字是对那种有着浓郁味道,并且确实如同块块田块形的植物的形象描写。

        把植物薑简写为“姜”是一种误读、误写,也是对姜姓的不尊重。“姜”字由“羊+女”组成,指的是牧羊女。一般使用姜字主要用于姓,这个姜姓是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古老姓,表示的是这个种群的人是由牧羊女生殖下来的。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类从蛮荒进入放牧阶段里,会放牧牛羊的人当然是很有智慧和财富的人。

       

        

       繁体瞭字由“目+寮”组成,“寮”字又由“mian+癶bo+日+小”组成,这种“寮”字中的“宀”表示的是一种家居的房子,“日+小”“小”是房子的三条腿,“日”是这种房子的日形体积形状,但是,这种房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房子,而是需要用手攀登“癶”的高脚空中的房子。自然这是有一定高度的楼房,也是需要人用手攀登才能够上去的房子。不少地方的岗哨就是这种空中楼房,而人在高脚楼房上自然能够远眺,这就是“瞭”。

       简体的“了”字,根本不具备繁体“瞭”字的本意。“了”字有事情办完了的意思。

     

      

         

    繁体字由“chuan+木”,“舛”表示的是手舞足蹈的样子,“+木”表示的是人在树木上能够快捷地跳舞。本来树就比较高,人竟然能够在树上可以自由行动,这人自然在众人中是特殊的、突出的,是人中尖子,这就是“傑”。

    简体“杰”字由“木+灬”组成,“灬”是火的意思,就字由“木+灬”组成,其含义表示的是用火烧树木,这怎么是杰出的呢?

     

         

        繁体禮字由“+曲+豆”组成。禮字的左边“礻”(示)表示的是祭祀神灵;禮字的右边“豊”是祭祀神灵时用的“豆”形器皿;并且器皿中盛放着丰盛的供品,“曲”表示的是供品已经溢出或者露出器皿之外。禮字表达的正是人们虔诚地用丰盛的供品供奉和祭祀神灵的情况。禮字在实际使用时,就由当时的专门用于祭祀神灵的物品,也推广到普通人们之间的送物品来表达敬意或者爱意,这种物品就通称为“禮(礼)物”。

    简体礼字由“礻+乚”组成。其中的“乚”不知为何物,用这种物品祭祀神灵不知是什么意思?因此,简体礼字的含义自然含混不清。当然,如果把“乚”看成是跪在“礻”即神灵前面的人,那么“礻+乚”表示向神灵致敬意,敬礼也是勉强的,但是,作为什么是礼物却难以讲清楚了。

     

     

    繁体靈字由“雨+口口口(三个口)+”组成。甲骨文中,“雨”字是下雨时的象形字,“巫”字是古时祭祀活动中神职人士--即巫师双手把摸玉的象形字,“三个口”表达的是巫师口中念念有词去求雨。繁体靈字表达的是,巫师在祭坛上跪拜龙王,手中把摸据说能够“通神”的玉串珠,并且还口中念念有词,结果雨还真的就降落下来的,那当然显示巫师是“很灵”的。与相关的汉字,比如“诬”字——言+,指的是的言论往往是诬告,胡说八道;比如,“诬蔑一词。

    简体灵字由“彐+火”组成,其字义难以理解。

    毫无疑问,繁体靈字字义科学准确,而简体灵字字义难以理解。

     

    对于上述这些由于存在字义有着明显错误的简化字,应当加以整改,有的干脆就应当回复到原来的繁体字里去。因此,对于现在正在使用中的简体字,要进行甄别,不是一味地就是字越简化越好。

     

    也有一些部首变异的简体字是改得比较合理和简洁的

    也有一些汉字简化中部首组合得不错的。既减少了笔画,又使其字的含义没有被篡改,并且含义更合理了。比如:

    繁体的瓊字由玉+目+奐(去下部的“大”)+夂”组成。其含义是“目”看到的美玉的光泽——玉+奐(去下部的“大”)+夂”。但是,字义比较费解。

    简体“琼”字由“玉+京”组成。京城里亭台楼阁、宫廷殿宇、各种财宝均聚集,因此,京城的景色是很美丽的。玉有五德,玉也很美丽。因此,“琼”字能够充分地表达出“美好”、“精美”的含义。

    繁体“遲”字与简体“迟”字。

    繁体“遲”字由“犀+辶”组成。“犀”即“犀牛”,这是一种大型的牛科动物,生活在溪河湖泊中,体型巨大,有着尖锐的角和很厚的皮肤,无论在水中还是在陆地,都很少有可以与犀牛匹敌的野兽。因此,“犀+辶”表示的就是这种犀牛在平常时候行走的状态:犀牛可以从从容容,大摇大摆,慢条斯理行走,当然行走也就迟缓了。繁体“遲”字准确地表达出这个字的字义。犀牛在遭遇敌人的特殊时刻,也会狂奔,速度也有每小时几十公里。

    而简体“迟”字由“尺+辶”组成。试问一次步行走一尺,当然步履缓慢了。因为,正常情况下人的步伐是每步为2.7尺。

    简体“迟”字比起繁体“遲”字,在字义上基本相同,但是,简体字比起繁体字却笔画少了9划,书写起来也就方便了许多。因此,这个迟字的简体字还是很不错的。

     

     義义

    繁体義字由“羊+我”组成,因为举行盟约时,往往在午时天日昭昭情况下举行,并且还用羊来祭祀天地神灵。因此,“羊”也就表示举行盟约。“我”指的是执行盟约是我辈。“羊+我”表示的是为了声张盟约,执行盟约的事情、行为等称为“義(义)举”。

    与繁体義字所包含的丰富而科学的内容相比,简体义字表示的是,一个人高举双手,高举双手中的一点应该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东西。因此,简体义字与繁体義字字义上勉强可以相似。

     

    儀仪

    繁体儀字由“(人)+義”,即由“(人)+羊+我”组成,表示的是举行盟约大典时,人们必须衣着得体,举止文雅端庄,这种外在的表现就是“儀”,也称“儀表”——在举行盟约时人的外在表现。  

    简体仪字由(人)+义”组成。“义”表示的是高举的双手中有珍贵的东西。因此,“(人)+义”组成的简体仪字,用于书写可以简洁生动,但要弄懂其含义还是应当回复到繁体儀字中才行。

     

    蟻蚁

    繁体蟻字由“虫+羊+我”组成。虽然蟻虫个体弱小,但是这种昆虫却俨然与人类那样有着严格的分工和严格的等级,与人类出自于盟约决定(義)的规则而办事一样。

    简体蚁字由“虫+义”组成。“义”表示的是高举的双手中有珍贵的东西,这就是与“義”基本相同的东西,因此,从繁体的義字转变成为简体的“义”字,其含义稍有损失,但是,基本意思可以相同。“虫+义”也可以解释为有义气的虫子。这样简体的蚁字与繁体的蟻字含义基本相同。

     

    繁体字由“天+口++口”组成,表达的是一层又一层口字形的建筑物层层叠加,还加上字形的建筑物,而这些建筑物的顶上还有“天”字形的顶,因此,这种建筑物比较高耸些。字表达出来的就是比较高的建筑物,由此转而表达那些个头较高的其他物体,比如:木等。

    简体乔字由“天+丨丨”组成,比起繁体字,简体乔字笔画更简洁,表达的是在两根竖立着的杆子“丨丨”上有个“天”形的物体,两样物体结合在一起组成高耸的物体,与繁体字表达的是同样的含义。

     

     

    繁体字由“木+喬”组成,表达的是用木头做成的一种横跨在溪河上的连接两岸交通的建筑物,这就是

    简体桥字由“木+乔”组成,“乔”字有高高在上的房屋的样子。“木+乔”则表示用木头组成的高耸建筑的样子。中国的古桥一般都是比起水面,比起平地要高耸得多的建筑。

    简体桥字与繁体字所表达的含义基本一样,这个简体桥字是成功的。

     

     

    繁体萬字是甲骨文中的古字,表达的是蝎子。萬字的上方的两个“十”,表达的是蝎子的两把钳子(“螯”),萬字中间的“田”表示的是蝎子的腹部和躯干,萬字下方的“禸”表示的是蝎子的弯弯而灵活的“毒钩”。总之,甲骨文中的萬字表示的就是“蝎子”。由于古时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蝎子数量往往成千上万,因此,萬字又表示其数量巨大,萬字表达的是100个的一百。

    简体的万字,表示的是“一+刀”,是表示如同刀一样的厉害,还是什么呢?简体的万字字义很费思考。

     

      

    繁体邁字由“萬+辶”组成,表达出蝎子(“萬”)行走(“辶”)时高举两钳子(“螯”),“萬+辶”表达的是蝎子四条腿前进时昂首阔步的样子。邁字一般使用时,是用作人在行动上的昂首阔步前进的样子,如豪迈,迈进等。

    简体迈字由“万+辶”组成,“万”是从“萬”字简化而来。但是,这样简化,甲骨文中萬字的模样也就不存在了。简体“万”字也可以分解为“一+刀”组成,表示该动物挺厉害,如同刀一样。但繁体邁字其丰富的含义以及其气势在简体迈字里已经荡然无存了。

     

     

    繁体厲字由“厂+萬”组成。“厂”指的是突出的崖壁之下,崖壁之下能够给人和动物提供避风躲雨的空地,因此,往往生长着不少的动物,比如甲壳类动物。在甲骨文中的“萬”字指的就是蝎子,最上的“艹”指的是蝎子的两个挥动着的两把钳子似的“螯”;“田”则是蝎子的腹部;“禸”(音rou)指的是蝎子的蝎尾,可以伤人或者其它动物的毒尾巴。因此,繁体厲字指的就是崖壁下躲藏起来的毒蝎子是很厉害的——狠毒的。

    简体厉字由“厂+万”组成,繁体“萬”字的简体字就是“万”,“万”字表示如同刀砍伤人那样凶狠;而“厂”则表示的崖壁下边。因此,简体厉字与繁体厲字在字义上没有异议。只是在认字阶段,需要将繁体厲字的形象、生动性展现在读者的跟前,使人知道这个字的真实含义。

     

      

    繁体字由“厲+力”组成。“厲”在前面已经告诉我们,其含义是崖壁下面的毒蝎子,当然咬人等毒性大,也就是“厉害”了。“力”甲骨文中是手的意思。当然在“厲+力”中,人们不会徒手去撩拨毒蝎子的,而是手持小型的杆子去撩拨蝎子;由于杆子与其它动物向蝎子进攻的状况很类似,因此,毒蝎子会被撩拨得很生气,它会奋起反击的。字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当然,在人群中使用这种“厲”的方法,是一种心灵的撩拨方法,比如,激起人们对某些人群的愤恨;对改变某种不良环境之后的憧憬等。

    简体字由“厉+力”组成。“厉”由“厂+万”组成,指的是崖壁下的蝎子毒性大,容易伤人的意思。简体厉字由“厉+力”组成,与繁体字由“厲+力”组成,其组成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其组成中由于“萬”字简化为“万”字,使读者要在繁体萬字中得到准确解释。当然“一刀”与“萬”(蝎子)的伤害人的性质基本相同。加上知道是从“萬”字改变为“万”字,因此,字义上没有大的变化。书写起来当然简体字比起繁体字要简洁得多。

     

         

    繁体網字由“糸+罔”组成,表达的是用纤维织成的“罔”状物品。

    简体网字,形状如同足球門网,此字是甲骨文中就有的字,甲骨文中“网”字简约、准确、科学。此字简化很好。在其它一些字中,也有“网”字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罒”,如:買賣、罗、萝、逻箩羅等字中都有“罒”部首。

     

      

    繁体糧字由“米+日+一+里”组成。“日+一+里”,这里的“一”作为长度的测度单位,如寸、尺、丈等单位;“里”由“田+土”组成,既有田,也有土,这就是“里”,指的就是一个居民村子,而后转变成为路程的长度的度量单位“里”。在古代农耕社会里,一个居民村子由居住的房屋,连带他们耕种的田和未耕种的土地,一两里乃至稍远些的距离都是很正常的。而“日+一+里”指的就是在白天举行路途长度的测量行为,也就是“量”。进而,“米+日+一+里”指的就是,度量米的活动,又反过来表示,这种由人们经常性加以量度的米就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糧”。

    简体粮字则由“米+良”组成。“良”由“丶+艮”组成,“”在甲骨文中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根本,也就是其根部,引申为动物的“根本”,“起源”,“由来”等含义。“”是植物胚芽状态。“丶+艮”指的就是已经生长出胚芽的种子。“娘”指的是能够生养孩子的母亲。

    而“米+良”表示的是由种子生长出来的米类谷物,这就是“粮”、“粮食”。

    应当说繁体糧字与简体粮字之间的优劣比较上,没有大的差距,繁简两个字所指不太相同,但含义上没有太大的歧义,因此,这两个字所表达的能够提供人类食物的植物——粮食植物上,能够异曲而同工。

    比较于繁体字,简体粮字显得笔画少5画。

     

         

        繁体廟字由“广+朝”组成。“广”字为突出的悬崖,古时人类生存条件恶劣,往往使用崖下的较大空间来建立房舍,以遮风挡雨。“朝”字由“十+日+十+月”组成,其中两个“十”字表示的是小草,“日”、“月”就是红日和明月。“十+日+十+月”表达的就是清晨时候,朝日升起在草丛中,而天边还留有一轮明月的情景,指的是朝晨的情景。“广+十+日+十+月”指的就是廟宇,因为廟宇里供奉着宗族或者民族的祖先,祖先里有古老的祖父和古老的祖母,而“日”(太阳)代表古老祖父(),“月”(太阴)代表古老祖母。繁体廟字准确描述了作为寺庙特别是中国模式的寺庙的由来的基本内容。当然,随着各种宗教的兴起,寺庙里供奉的神灵愈来愈多,比如玉皇大帝,龙王;如来佛、观世音菩萨等等。

    简体庙字由“广+由”组成,“广”是空间大的房舍,“由”的内涵却令人费解。简体庙字的内涵的含混与繁体廟字的科学内涵是无法相比的。

     

     

    繁体鬥字,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表达的是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可以人的工具,表示的是左右各有一人持工具(器械)相互打击的样子。这个繁体鬥字形地表达出人们相互打击的情景。

    简体斗字系由古老的斗字转来,原斗字是带有手柄的勺形工具,主要用处是用来度量和转移粮食。使用这种勺形工具可以将粮食的数量量度出来,当然也可以将甲桶里的粮食用斗形工具转移到乙桶里。这个斗字的含义与繁体鬥字的含义根本不同,只是因为读音相同而将两字混同罢了。

    简体斗字将繁体鬥字的字义实际上摒弃了。将同音字来代替繁体字是简化繁体字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在电脑时代这种简体字的缺陷就很明显的了。

     

          

        简体对字与繁体字相比较,应当是含义差多了。

    繁体字由“丵+一+寸”组成。丵zuo这是丵的象形字,这是一种上半部分是金属的细长长方形或者圆柱形,下半部分是金属的带扁形物体。凿字由“丵+凵”组成, 凿字比起丵字来多出一个形来,其含义是丵已经对着开始凿了。鑿zuo字由“丵++金”组成,其含义是人拿着金属做成的丵进行鑿物体。“一”表示的是丵的对象所在位置。“寸”是手的一种表示。

    字的含义就是手拿着丵,去与需要凿开孔洞的位置准确对应好的表示。繁体字的含义就是手拿丵子对准了丵眼。

    简体对字由“又+寸”组成,“又”和“寸”在甲骨文中都是手的一种表示方式。“寸”比起“又”(手)多了一点,表示手将物体抓在了手中。但简体对字的字义含混不清,与繁体字相比其字义自然逊色很多。简体对字不宜采用。

    有几个字是以简代繁,虽然对于繁体字字义有所损失,但也能够基本讲清楚,其简体字起书写上能够简约。这些简体字在书写上可以保留。

     

         

    繁体蠱字与简体字,两字中都有“皿”,即器皿,都有虫,即器皿中都放着虫子那种东西。但繁体的蠱字有三虫,而简体字只有虫。当然繁体蠱字表明原器皿中放置着三虫,让它们互相战斗,最后只能剩下一只最毒的虫,这就是“蠱”。在甲骨文中,虫的造型是一般蛇,也像毒蛇的样子。

    简体字,不能把繁体字表达的器皿里有三条虫,争斗后最后结果是一条虫的情景表达出来,但读这个简体字,也能够理解繁体蠱字字义,因此,这个简体字比较合理的。

     

         

    雧集两字,都有木,都有“隹”。但是,繁体雧字上有三只“隹”,而简体集字只有一只“隹”。繁体雧字表达三只“隹”都在“木”上,“三”可以喻多,众多集于木上,这样表示聚集的含义当然更准确。而简体的集字只有一只“隹”在“木”上,当然这在表达聚集意义上,比起繁体雧字显现得逊色多了。不过简体集字表达聚集含义也可以说得过去。可以解释为一群()集合于木上。

     

         

    繁体認字由“言++心”组成,其含义是对某人的言语声音的记忆,如同刀刃一样铭刻在心中,转意为对这个人很能够识别,这就是“認”,或者“認識”

    (认识)。或者说是对于某人的声容笑貌记忆深刻、牢靠,这就是“認”。

    简体的认字由“讠+人”组成。这个字的简化突破了一般不宜将字的组成的部首的内容及其组成成分加以改变的规律性,从繁体字認的“言++心”组成,改变为“讠+人”,部首组成从3个改变为2个,而且部首“刃+心”改变为“人”,但是,这种改变还是可以的。因为,简体字表达出的是熟悉这个人的言,这与繁体字表达出的对于某人言语的熟悉如同刀刃刻在心中,只有程度上的差别,但无实质性的不同。

     

           

       繁体緊字由“臣+又+”组成。在甲骨文中“臣”字是在奴隶主前面,跪在地上低眉看着地面的奴隶的眼睛的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又”像三爪刀叉,它是人手的象形字,人的五只手指只画出三个手指来表示;在甲骨文中“糸”是纤维、丝等物品的象形字。

       緊字的本意是:对于作为奴隶的“臣”,奴隶主要用手(“又”)拿绳索(“糸”)来捆牢,以免奴隶逃脱。引申后,表达的是人手用绳索将人或者物体捆绑结实。

       简体紧字“臣”变成“丨丨”,而“丨丨”可以作为两根棍棒,而“又+糸”不变,其含义是将物体捆绑结实,以防脱落。简体紧字勉强把繁体緊字的意思讲清楚。简体字“紧”字尚可。

     

         

        繁体塵字由“鹿+土”组成,在鹿飞奔时,鹿的蹄子扬起的土称为尘土,尘土往往是由微小的和小的土组成。

        简体尘字由“小+土”组成,尘土就是小的、微小的土。

        繁体塵字与简体尘字在字义上基本一致,而且简体尘字比起繁体塵字的字义更加清晰,更加准确。用简体尘字取代繁体塵字是合理的、科学的。

     

         

        繁体字由“火+登”组成,“登”字由“癶+豆”组成,“”是双足的表示,“”是有定高度的物体,“登”字表达的是人攀登上到一定的高度的表示。因此,“火+登”表达的是放置在一定高度上的火,古时,点灯时都是将灯火放置在人们行进中不容易碰到的较高的位置上。这种火就是火。

    简体灯字由“火+丁”组成。相术书中的“丁”火,指的就是民间的照明之火,“丁”字也像灯盏的模样。

    简体灯字取代繁体字是合理的也是准确和科学的。

     

     

    繁体獨字由“+罒wang+虫”组成,“虫”指的是蛇,“勹”指的是一大团,“勹+虫”的意思是一条蜷局成一团的大蟒蛇,“罒”指的是蟒蛇的眼睛。“罒++虫”因此指的是目光炯炯的大蟒蛇。而这种大蟒蛇最多的地方就是当年中国地处偏远的蜀国,蜀国的蜀字揭示的就是满地都是大蟒蛇的国度。在古代的中国,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交通的不便,荒僻,人迹罕至和草木丛生,许多地方毒蛇猛兽横行。因此,在中国光是与蛇类相关的地方就不少,比如,蜀地(今四川省和重庆市)和闽地(今福建省),蜀地是与蟒蛇相关,而闽地则与蛇类相关,闽字本意是连家中的住宅里,院子里都有蛇。繁体獨字由“犭+蜀”组成,表达的是蜀中的犬,那么为何蜀中的犬为“獨”呢?其原因就在于,蜀地地处四川盆地,这个盆地北面有秦岭大巴山阻挡住印度洋吹过来的暖流,因此气候相当湿润,蜀地气象雾天居多,难得晴天,故而蜀犬见到红日升起竟然会狂吠起来,中国成语中就有“蜀犬吠日”一词,自然蜀犬与中国其他地方的犬类就很不同了,因此,蜀犬就独立起来,犹如“鹤立鸡群”一般。繁体獨字把什么是“獨”也就描写得淋漓尽致了。

    简体独字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把为什么是“独”也讲清楚了。这里的“独”字是由“犭+虫”组成,其含义是:与蛇(虫)呆在一起的犬()。一般情况下,犬类不会与蛇类动物呆在一起的,因为二者之间很难相容;而现在情况不同了,这里竟然有犬愿意与蛇呆在一起了,这种犬自然是很独特的了。

    因此,简体独字与繁体独字从字义上虽有某些差异,但是,含义基本还是相同的,所以,用简体独字是可以取代繁体獨字。

    2014-11-24

  • 责任编辑:tm211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