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王子愿:暑期调研感想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王子愿:暑期调研感想

为期20天的调研已经结束,然而调研中所收获的会让我永远获益匪浅。农村调研,其实我也去过好几次,所以对这种调研生活并不陌生,也就没有了第一次下乡调研的那种兴奋感。但之前每一次去调研,最多也不过一个星期,20天是从未有过的。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天,我是很不情愿下乡调查的,在村庄中走访的每一天都得经受着风吹日晒、蚊虫叮咬等很多的不方便。另一方面,我还从未参与过中心的调研活动,对这次中心组织的集体调研,我又满怀期待。会想中心的调研会是什么样的力度,同学们又是怎样调研等等。
这次在成都调研的有五个组,分别是郫县、龙泉、双流、都江堰、浦江,都是成都的几个县,只是远近不一。由于五个地方相聚较远,各小组要聚集比较困难,我所期盼的大组讨论也就没能见识到。我们小组的调研地是浦江县长秋乡的石马村,这里正在进行着增减挂钩项目,我们调研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关于土地的部分,如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等。对于土地问题,我涉及较少,也不太了解相关政策,因此在这次调研中,我必须一边补充理论知识一边实践调研。
Ø      和谐的村庄
石马村似乎不那么具有特点和特色,没有强大的宗族、没有历史文化、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这次的调研中,邢成举师兄和曾红萍师姐一直在感慨这个村庄太平淡了,不同于他们以往调研的农村,没有故事。而我只去过四川的几个农村,以及荆门的个别农村,因此没有太强烈的这种感觉。但我去过的几个四川的农村,都如同石马村,是一个很平静的村庄。或许这就是四川的特色,由于都是迁来的移民,没有历史传统;由于在川西平原这样一个位置,大家都有种知足常乐的精神。
这里的村民会聚集在一起聊天,往往看哪里热闹,这个地方聚集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我们访谈时也同样,开始就只有一个村民,往往在结束时,会有4、5个以上的村民同时在进行交谈。村民们的心态十分好,就只管最近几年能生活好就可以了,再往后的他们都不考虑,认为能现在生活好就可以了。所以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感还是不错的。村民们的纠纷也很少,由于父代对子代的要求很少,老人们大多都自力更生,在能劳动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向子女要求什么的,所以赡养纠纷很少;由于山上的种植结构由粮食作物换成了柑橘树,对水的需求量的减少,原来的水利纠纷也解决了;原来的土地纠纷也因产改而减少……
Ø      丰富的调研生活
村干部和村民们也都十分热情,热情的款待我们。我们所居住的是农家乐,这家农家乐刚开了不久,房子及里面的物品也都还十分的新,房间弄得也十分整洁,最不可思议的是这里还有无线网。让我们感慨不已,这里的农村条件真的要比偏远地区的条件要优越很多,在很多地方,整个村庄都没有通网络。房东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夫妇两人都十分友好,给予我们最大的方便,我们所需要的东西,也是他们去镇上帮我们买回。
由于石马村是在山上,村民居住的十分分散,我们每天的调研有一半的时间是用在来回的路上。村里的有些地方比较远,村书记和我们房东会开车送我们一程,但大部分地方还是我们依靠两条腿走过去。在爬山的途中,邢师兄和曾学姐沿路教我和冯川认识各种农作物,交流各种农村见闻。满山都是果子树,最多的是不知火、柚子、脐橙,还有李子、梨子、枣子等,水果还是很多的。可惜的是我们去的季节不对,现在水果大都还没有成熟,要不然可以大饱口福。不过,我们还是吃到了李子,山上的李子都没有人采摘,很多都掉在地上坏掉了。我们问了一下农户,原来是李子的价钱太低了,下山去卖李子,油费都不划算,还不如自己吃,吃不了的,也就让它坏在树上了。我们第一次去摘李子,大家都摘的十分尽兴,我的包装了满满一包的李子,让我们把李子吃了个够。
调研的生活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房东每天都换着花样给我们做菜,虽然只是简单的小菜,但在开始的五天里,每顿的三菜一汤居然没有重样过。时不时的还有领导们来给我们改善生活,如村干部、乡领导、县领导,饭桌上会给我们交流这个地方的基本情况,同时也会不断的与邢师兄和冯川敬酒,每一次都把邢师兄喝的满脸通红(师兄一喝酒就上脸),冯川喝的微醺。20天的调研下来,冯川有了一个不小的啤酒肚。每次要喝酒时,冯川就不断的羡慕我和师姐,说自己为什么不是女生。而师兄则不停的喊我和师姐去挡酒,因为我俩喝的是饮料,喝一口就行了。
Ø      团队的力量
我们小组有四个人,分别是刑成举师兄、曾红萍学姐、冯川、以及我。师兄是我们小组的核心人物,也是我们的支柱。刚开始的调研是我们四人一起进行,师兄先引导我们;离结束调研还有几天时,我们都有点浮躁和疲惫了,是师兄鼓励着我们坚持下去;每晚的讨论,也是师兄不断的启发我们;在我们有不懂的地方时,师兄也是我们最好的答疑人。学姐是四川人,通常都是她操着一口四川话来访谈,师兄和冯川很多时候都听不懂四川话,我和学姐还附带着半个翻译的作用。学姐很有耐心,每次冯川有一些稀奇的问题,学姐都会耐心的一一解答。在调研中对我和冯川也很照顾。冯川呢,用学姐的话说就是是知识积累很多,但生活上完全就是一个小孩,很多都不懂,对农村的任何事物都很新奇。很多时候他问的问题,让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冯川用相机拍下来一段段视屏,记录了我们调研中的点点滴滴,每天调研后回到住处,他就开始整理这一天拍下的视屏和笔记。各种文件也是冯川打成电子文本的。
调研就是要思考要讨论再去实践调查。每天晚上的讨论,即是信息的整理、逻辑的构建,也让我们调整好心态。将每个人的调研信息相互补充和印证,将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每个人再针对这一天的调研,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在自己说的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在倾听他人发言时,则获取了很多灵感和突破,很多东西原来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来思考。在调研初期,我们都很沮丧,村庄很平静,不知道调查什么,我们还问了其他小组的调查情况,在贺老师来到之后,让我们发觉原来平静的表面下,也可以有很多东西值得去研究。在不断的交流沟通,进行思想的碰撞中,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
Ø      理论基础与实践调研
调研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个机会,更是一种历练。走进农村,走进基层生活,让我们不仅深深感知了生活,更能聆听到村民们的心声。不能说调研能让我们融入农村生活,毕竟只有短短的20天,而且在这20天中我们还是在做我们的工作,而不是进入了农村生活。但对农村生活的亲身经历、切实体会,确实有助于我们了解农村生活及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包括村民们对农村建设的认识、了解、想法,深刻体会在发展中农村所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
很多东西,若只从书上了解,并不能将它形体化、实体化,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农村调研,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个村庄,也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阅历和认识。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仅凭想象来猜测农民们的看法,这一政策对农民的好坏。正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们必须清楚了解在这一事实中的各方主体。调研中,需要我们收集的就是每个村民的认知和看法,了解村民与村庄的客观事实。不枯竭的灵感与智慧来自于生活这源头的活水,但若没有一个强大的理论基础,我们就没有手段从生活中获取灵感。调研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只有广泛的读书,累积知识,培养敏锐的触感、强大的逻辑建构能力,才能从生活中收获灵感。树上掉苹果下来是一个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每个人都知道,为什么只有牛顿能够从中获取感悟。没有这样一个基础,我们就无从解释这些最平常的现象,只能把它当做一种现象和事实,习惯却不了解。当然,若只一味的读书,不关心生活,那就成了百无一用的书呆子。我希望下一次调研时,我可以带着充实的头脑来发现问题。
Ø        后记
调研是辛苦的,有时要顶着烈日在山间行走一个多小时,有时要冒着大雨在道路上前行。欢快与艰辛是共存的,这20天调研生活十分的充实,让我获益匪浅。在调研中,很多次我对自己或他人工作的思考还是比较欠缺的,并没有站在一个高度看问题,存在思想上的惰性,这是不可取的。对待每件事、每个问题,都需要反省和思考,而不是了解了事实就结束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且行且思,这样就不会再遇到问题的不知道如何思考。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19 20:09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2年调查趣事

Total 0.123247(s) query 3, Time now is:03-28 18:18,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