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夏柱智:接地气才有灵气—皖南的田野调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夏柱智:接地气才有灵气—皖南的田野调查

一 美丽乡村的田野之旅
在皖南美丽的宣城水东镇做田野调查过去一个月了,想起来很美,不光调查点小胡村是美丽乡村的缘故,还有一步步的在摸索、克服困难中的艰辛过去后所带来的欣慰。不知道哪位哲人说过,不管是快乐还是辛苦的过去,一到了岁月的回忆当中就全部化作美好了,我感受到了这一点。想想当时第一天给贺老师发的感慨,说这里是新农村、新农民,风景优美之类的话,想想从开始接触小胡村,慢慢深入,初步摸索出一条调查提炼的思路,想想去讨论路上磅礴的大雨浇透整个身体…
第一天到镇上,张镇长就拉我们到有最多田园美丽风光的宗村,古名是馡里宗村,因为这里的香榧树很出名,有十几棵是500年至上的老古树了。宗村是古村,如同所有水东的古村一样,借着打造旅游名镇的机会在火热地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式的楼房,修葺河坎,点缀些一些凉亭、碑铭、牌坊,并附有本乡土文人墨客的字画根雕艺术作品。宣城是鱼米之乡,出才子佳人,小胡村的老朱书记这么形容他的家乡。
我们还是游客,从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宗村一带接待了不少游人,像我们这样从大学走到这里的已经有多回了,不过七八个的博士,来自三名校还是头一回。当我们站在文化长廊的牌坊下合影时,我们自觉的定格在历史的影像上。宗村一带的农民对此非常自豪,宗老队长就自信的向我们介绍他们美丽的村庄。他看到有乡村旅游的远景,就把宗家老屋买下来,做成了农家乐,讨论时在他家吃到了许多的美味。
张镇长带着我们沿着溪流一直走。我们一边走,一边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快到了傍晚,篮球场上开始多起了小青年,不远处的馡树下,坐着摇着蒲扇的妇女和老人,灯光开始亮起来。农户家忙着摆桌椅板凳,吃着闲饭,喝着闲酒,怡然自得的样子。再加上斜阳日暮洒下的余辉,竹林掩映投下的光影,和小桥流水发出的交响乐,真感觉这里的生活方式就是田园牧歌。我们在这里调查,岂不美哉?
这次是上海华理曹锦清、熊万胜两位教授安排调查,华中的同志去了3个协助调查,我们不敢怠慢。虽然我们是菜鸟级别的学术水平,出去也要带有中心的村治模式调查和区域比较方法的优势啊。宽哥吩咐说,你们是代表华中的,拿出水平来,拿出精神来。20天的调查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我是华中的代表,突然被推上这样的位置,心中未免有惶恐,要拿出一些精气神来,默默地对自己说。
虽然调研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总相信一点,我们华中的调研是接地气的。接地气就会有灵气,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我们是来发现生活实践中的奥秘的。

二 日夜兼程的探索之路
这是我第一次参见集体调查的带队工作,尽管只带一个人。中心人手很紧缺,到水东的就三个人,宽哥在华理那边,联络两个院校的调研情况。我们按照中心的村治模式来调研,专题的调查任务—新农村建设,排在第二阶段。心态上,我们淡定从容,把新农村建设放在整个村庄社会的结构、精神与变迁中理解,而不是孤立地拿出来。日程上(第一次自己安排自己和队员的调查日常,调查什么,讨论什么,怎么调查和讨论等,压力是很大的),我们紧凑非同一般,每日的调查安排得非常满,有时一个下午并没有完成既定的调查任务,那么晚上即使再累也是要调查的。时间不等人,错过了就错过了。我是始终把自己放到中心团队的一员去开展调查讨论的。因此,我不能懈怠。
暑期的集体调查很奇妙,只有有几个人在一起,就开始铆足了劲,摆出一幅不甘落后的姿态。对于师弟师妹,表现出十足的自信,调查是没有问题的,讨论也是可以有所发现,甚至可以突破的,大言不惭的保证,专题报告没有问题,有师兄在呢。调研期间大部队作战,并不忘兄弟队伍的调查状况,发短信问一问,交流一下心得,报告一下进展。
贺老师不断地发动短信攻势,进行比学赶帮超的鼓动,叫人充满了忧患意识,不能放松片刻。问感觉如何,有没有突破性进展。我很矛盾,这么一点微小的深入算不算突破性进展呢,写作到后来发现,一些提炼并不能算是进展,当时却其乐滋滋。本想在皖南调查,不必那么辛苦,只有2个人,带队任务也不重,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谁知,一旦到了调研带队这个位置,就不得不操心,生怕带不好,不能给师弟师妹启发,不能做一次完整的经验体验。要是队员们成长不快,队长是负有责任的。也生怕落后于兄弟队伍,自觉地加入到竞争的跑道上去。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怕慢只怕站,调研本身是一个不断的,有时还不能自觉意识到的进步的过程。争取每天都有一点进步,到最后几天,反过来再看前面调查时,感受到对村治模式的巨大的推进。两个人,我们白天调查2个时间段,从未分开调查,晚上讨论至少3个小时,讨论时不时的有灵感的火花迸发出来,让自己也感觉到惊奇,这就是经典阅读的成果,和经验上多一些质感的缘故吗?有时讨论到12点多,还余味重重,还有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现在看来未免有些激动,有些问题那么简单,何必这么认真?但是我又想到,最为简单的东西也是最为复杂的,我们所遵循的一套思考方式、方法是经过多少时间才逐渐成熟的啊?学术贵在发问,对最为简单的一条经验进行不断的发问,才能撞开充满成见的大脑,有所创新和突破。
再来看看这次皖南调查,有一些深刻的体会,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放过这次皖南调查给我的启发,一定要写出来留存下来的原因。这次调查达到了训练自己和带队的目的,这是一个硬调查和村治模式调查,获得了一个日常生活之外的整体的经验。调查有整体推进,也有亮点纷呈,对于新农村建设、纠纷、基层组织、水利与土地、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新的见解,尤其可贵的灵感尤其多,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华理同志说),并且一步步丰满问题,进行假设与求证。
皖南调查是我的调查方法和经验研究逐步进入成熟的一次调查,不管在哪里,独立自主的开展厚重的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不是埋怨没有人带,经验的厚重、田野的灵感要靠自己不断地钻研。老师和师兄师姐已经告诉我调查技术和讨论办法,其它的都必须自己去摸索和体会。经验是经历与体验的结合,中心的这一套经验研究方式,从经典到调查到讨论到报告、随笔与写作论文,每一阶段都是需要仔细的体会的。别人是永远教不会你这些的,你自己是自己的老师。

三 搜索变量的调查体验
  一般的教科书上,通常会教给你一个道理,说研究是设计提纲、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写作报告与论文的过程。我们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往往把写作报告和论文的过程当作研究,而其余的环节不属于研究。调查体验告诉我,调查、讨论与写作报告的过程是一个研究过程不可分割的三个阶段。
调查是与被访谈对象、与被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你想获取何种材料文本,与你的研究假设有关系,调查访谈的过程本身又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任何信息不经过过滤之网都进来了。杂乱无章中,我们厘清线索,发现原有假设的臆断,建立新的假设,指导后续的研究。讨论是调查的继续,讨论形成于研究者之间互相的激发,你注意到什么信息细节,发问什么样的问题,专注于搜索何种主题的内容,都是如此。正如调查需要训练,讨论也需要训练,讨论特别注重是要发问,提出一个有待解释的经验问题,多提几个为什么,然后试着在村庄内部搜索现象的关联。写作报告是调查和讨论的继续,是提升经验的质感的最有效办法,源于写作是在积累问题意识,积累各种解释路径,在丰满“真理”。许多问题在调查和讨论时说着很容易,到写作纸面上就遇到了众多的逻辑困难,“怎么当时就这么推理过来的呢?”
总之,没有调查就无所谓田野,没有讨论就无所谓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没有写作这些灵感就不会积累下来,成为下一次调查的起点,就不会把经验推向深刻。经典著作是这些研究过程做作的思维方面的准备,经典训练是最需要漫长的时日的,它一点一滴的改造着我们常识的思维方式,形成缜密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思维方式。回到事物本身、连根拔起经验之本,而不是被各种火把的影子所掩盖,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的品质。这些需要经典和经验的双重的训练。
举个例子来说,第一次讨论,由于观察到本地农民的精神方面的独特方面,就希望来寻找其缘由。一是此地农民过日子的逻辑,我引用吴飞的话称过日子有三个条件,分别是人(人格),然后是财产,然后是仪礼,李宽引用陈辉的话说过日子就是处理家庭和生活世界的紧张关系,这个定义语焉不详,我认为过日子就是农民安排家庭再生产的一个连续的过程。这里农民过日子不是为后代而过,而是为自己而过,在对待自己的文化安排上没有严格的亏待。生育子女不过是目标的一种,这里的过日子是多种目标的,过日子为了夫妻,为了孩子,还为了面子等等。二是此地的历史是否是铸就该地文化性格的一大因素?古村落是杂姓聚居,形成一个个自然村,原来的姓氏不再占主要,村名显示的是古老的姓氏,居民实际上由于一个多世纪之前湖北英山、黄冈的移民填充,移民是在一个时间点前后的迁移来的,本地遭遇太平天国人口减损严重。由此一个判断是,并非是宗族的整体迁移而是碎片化的迁移杂居,在本区主客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宗亲姻亲不再严重分别的界限,宗族不能完好的传续,又不能完全抛弃,呈现出宗族碎片化和历史记忆断裂的印象。

四 独立作战的厚重收获
这学期调查很多,没有仔细去总结调查方法。在华北,我问贺老师,乡镇如何调查,贺老师说没有方法,自己摸索,我心里很不确定,因为乡镇调查与村庄调查很不一样,乡镇是一个政权机构,调查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机构、职位设置,结构与职位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乡镇本是没有闲人能陪你一上午一下午的,只能门缝里找时间,和他们聊天。我只是摸索着,抱着大胆探索的态度做了一个月之久。事实上,摸索着的乡镇调查进步很大,第一次超越村庄的视角从乡镇即国家政权的末端设置出发来认识乡村治理与社会变迁,只不过时间拉长一些,有的事件要更加复杂些。第一次与各种乡镇干部与部门打交道,去掉了很多怯乏。
怎么我一个刚刚开始经验调查之学生来总结方法了?应该是说体会方法,把方法实践出来,在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方法是落后于实践的,方法是调查先做了,才按照做的过程来总结方法。调查是边打边像的一个过程。在皖南,虽然辈分很低,但是第二次讨论,我就开始讨论调查方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摸索的快乐,一方面是因为华理调查并无模式而言,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心得给予他们分享。宽哥说我是不适合谈方法的,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调查期间把一些调查讨论的方式拿出来分享,虽然有些好为人师,总归不是坏事,我是真诚的想与大家交流一些调查研究心得的。这些方法,我后面也常常给人讲,不少版本。
在最后一次讨论,我把这次皖南调查的方法体会概括为四句话:整体推进,亮点突出,细节进入,以小见大,系统思考,关联分析,深入经验,提炼命题。如果用层层推进的表述,即第一步是是对田野的杂多文本进行归纳和类型化,形成经验,第二是建立经验之间的互相解释的逻辑,形成中层的命题;第三是超越现象上升为对一般性问题的解释(已经谈过不谈了),形成中层命题的系统。还有一些零星的调查心得:从最早提出的细节分析,到后面有焦点事件法,系统—环境法等等,我还对中心一直提出的问题导向的进路进行了解剖,对问题意识是什么、怎么才算真问题进行了发问。总之,冒昧地方法论总结非常多,方法的文章看得很多,却大多没有转变为研究的自觉,这次对于方法的自觉的总结表明我的学术境界提升了不少,虽然总体的水平仍然不高,是菜鸟级。简单总结如下:
整体推进,亮点(或专题)突出。这是水东镇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指导思想,我认为很好的概括了我们的村治模式调查方法。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会调查一般的方方面面,从家庭、文化到社会结构、乡村治理与历史风俗等等,再就是专题的研讨,这次暑假调查大部分队伍有土地方面的调查,而我们有新农村建设调查。新农村建设调查,就是我们的亮点。没有一般的调查,只有亮点调查,对于亮点的认识只能是肤浅的,村治的逻辑不能作为一个整体把握,便不能从抽象转入深刻的抽象,只有一般的调查,那么每到一个地方,都只是泛泛而谈,不能形成对某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也是耽误学术。这是中心需要村治模式调查,也需要聚焦专题性调查的原因。
细节深入,以小见大。许多农民讲的话是重复的,在一个共同的文化语境其中,我们既要对反复出现的一些现象与表述予以注意,也要对一些非常微小的细节保持敏感,99%的重复若有1%的意外,则这1%就可能撬动整个经验结构,形成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反复出现的现象是社会学最需要注意的,这是社会事实,是集体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我们抓住反复出现的现象,就要加以审问。问题意识最为一般的表述,就是问这个一般何以成为一般的,要把这个当地人的理所当然转变为学术上的存疑,然后在经验世界上加以解答。
然后是细节问题。我在水东皖南调查中,最为重要的成果全部是在细节之中发现的,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什么能触动,但是若是抓住一个细节不放,发问连连,则很容易打开思维的枷锁。黑格尔曾经认为思维的训练需要培养注意力,这个注意力即长久的以思维凝视一个问题能力。许多人的思维落到某一个问题,转瞬即逝,以为是熟知的经验而未真知,不知道如何在历史中确定概念的真实性。
细节进入,以小见大,每日讨论至少长久凝视一个问题,那么20天下来该多少的有收获啊。第一次我凝视了债务分配背后的家庭结构与观念,猛然发现这里的家庭与华北的不同,第二次我们从光蛋的形成及其地位改变中,窥见此地经济社会结构的特点,从流动性的视角来看社会地位的分布、婚姻制度的特征,第三天我们观察到了该村的竞选,从中看到精英的谱系,与竞选政治的政治社会后果…
系统思考,关联分析。讲的是讨论方法的核心,我们总说,我们要在村庄之内提问题,现象之间找关联,系统思考讲的是就是这个道理。在整体中进行思维,这个整体指的是的横向的空间中各种力量分布的结构,还指时间长河中流逝过然而还影响到今日种种的结构。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的过程这就是过程。单纯的看新农村建设,它就是一个政策上所宣城的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过程,然而整体来看,新农村建设却是一个组织、一个克服搭便车、税费改革以来乡村分享公共财政的阳光的结果、一个打造中国现代化稳定器和蓄水池的过程。我们把新农村建设看作是公共品供给的过程、是农民心态秩序重建的过程、农村社会和文化主体性重建的过程,这些观察视角都是整体的。
关联分析是学术的关键。学术是建构在概念大厦至上的,概念之间的逻辑的相关组成一系列假设、命题和判断,概念是建构物,概念所对应的是事物内在的变迁,因此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都在变动。读经典就是在读学术,认清学术并不是神秘,训练经验则是养成一种从经验开始的主观符合客观的思维方式,避免空洞玄学与虚假抽象。在现象之间找关联这个现象就不是远离村庄抽象的大词和历史,而是具体时空中由外部的政策法律进入村庄与村庄内生变量(传统)共同制成的经验现象。关联分析,不仅需要经验因果性的相关,家庭结构与迁移历史的相关的,还要从概念逻辑上明确这一关联是什么,概念是把混沌复杂的模糊变成相对确定的可以为思维简洁把握的工具(名)。比如设问迁移历史何以导致了这种家庭结构:我们不仅需要研究迁移历史是什么,家庭结构是什么,还要探索这种迁移历史何以导致这种家庭结构。通过区域比较方法,我们比较容易寻找到关联的路径问题。
深入经验,提炼命题。如果前面谈到的是一般村治模式的问题,那么深入经验,提炼命题则是专题研究的要点。既然我们要研究新农村建设,就要学会从各种角度,去提炼一些列命题,正是这些命题,成为调查的可见成果,并成为以后接力的线索。比如我们说积极分子是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词。那么我们就需要深入这个经验,积极分子来源是什么,这是一个命题,我们在调查中始终去寻找,积极分子功能是什么,限制又是什么。积极分子的主观动机是什么(行动取向是什么)。积极分子构造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的组织关系是什么。光这一个问题域就可以提炼出许许多多的命题。把这些命题从经验中抽离出来,用语言表述出来,我们就得到了关于积极分子的重要知识,从而理解了该区的新农村建设。
焦点事件法可说对应这里的深入经验之说了。许多隐蔽的难以观察的田野经验正是在焦点经验中才可以暴露出来。因为如果抓住焦点事件,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出一大串果实来。丰富的 经验现象对于初调查者是一个前提,也就是故事。虽然故事有各种讲法,每一种都有助于你了解生活的真实的逻辑。在宗村,华理的同志们报告说,他们的山林纠纷涉及到年轻人与老年人,这很有趣。他们就可以顺着这根藤好好的调查这种冲突事实,然后从中提炼一些列命题。冲突的焦点是什么、制度性因素是什么、地方文化因素是什么、冲突的后果是什么、冲突的解决机制是什么等等。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19 20:0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2年调查趣事

Total 0.140959(s) query 3, Time now is:03-28 21:08,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