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梁哲浩:媒介即信息,信息即遮蔽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梁哲浩:媒介即信息,信息即遮蔽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0级硕士 梁哲浩

    “媒介即信息,信息即遮蔽”。
当自己打入兴隆村半个多月之后,我越来越为麦克卢汉的这句经典论断而感到震撼——当然后半句是我自己加上的。
作为标准的在城市里生长起来的人、同时也一直呆在在学校里打转的学生;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对于农村的认识实在是过于单调和浅薄,因为农村的问题实在是很多、也很复杂:征地、拆迁、钉子户、农民上楼、上访、水利与水权等等等等。尽管这次的调研用杨华师兄的话说是“有任务在身”,但是在二十天的访谈、思考与讨论中展现的经验事实及其背后的乡土逻辑依然让我这个社会学与农村的“外来户”感到震撼乃至是震惊,深深感到自己对于农村有太多蒙昧未懂之处。
比如关于征地、拆迁和钉子户的种种,媒体展现给我们的无非是“农民多么地痛苦于自己被剥离于土地、强拆中政府如何野蛮与强势、钉子户怎样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死相拼”这样一幅图景;可真实的村庄中,多得是盼望着通过拆迁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在征地过程中不得不小心谨慎与各家各户签订秘密协定的“策略主义”政府,以及或漫天要价、或欲借征地解决自身历史遗留问题的“混扯”型钉子户;在这个真实的过程里,征地的政府与被征地的农民无非都是想达成一个交易而已,在99%顺利进行的征地中,唯一一个被强拆的钉子户更大程度上只是交易失败的意外产物;况且,强拆也好、流血也好最终也都是政府为了“把钱强塞给你”从而完成的手段而已。可是当这些场景被放到了媒体的笔下、镜头里,一幅本来丰满而有趣的拆迁图景,就被切割成了有爆炸性新闻效应的片段集,琐碎而且程式化;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单调而且干瘪,而真正能反映全部事实真相的细节和背景则被小心的绕过,真是不得不令人感慨“在新闻媒体的面前,真相往往是第一个牺牲者”。
当然,以上所反映的仅仅是一种情况而已,或许我也应该相信:绝大多数的媒体人确实是以非常真诚的心态去发掘新闻价值和表达社会关注的,只是一不小心自己忽视了或者被他人遮蔽了一些关键信息而已。关于这一点我同样在这次驻村调研中深有体会:我其实真的是非常愿意去相信与同情某一位村中老上访户,他愤懑而生动地表达出了村干部是如何的腐败、是如何地侵吞他的土地与土地补偿款、并且他现在的生计是如何的困难——当然,前提是他应该坐在北京的国家信访局里跟我讲这番话,而不是像那天访谈时的情景一样、坐在自家两套别墅前的院子里眉飞色舞。
常常自负于读书不少、外出频繁、阅览甚广的我,在赤裸裸的农村面前才发现自己的认识水平也不过如此,那么更加广大的城市民众头脑中的那副农村图景更是可想而知,或许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不过都是依托着由媒体通过精心挑选所构筑的想象之中,或田园牧歌、或水深火热——但总之都是不接地气的。
因此有时候真的觉得很可惜,媒体人往往敏锐地抓住了几片真相,却无法把握到整个宏观的事实,就是发生在这一切新闻背后的大变化。兴隆村、或者全国各个征地村、城郊村都只是一个更广大的事实的侧影:城市发展与小农经济、老人农业的矛盾或许让这个国家从上到下产生了一种对于现代化的饥渴——所以需要征耕地造开发区、所以需要农民上楼提供“增减挂钩”、所以需要平整土地交给农业公司——但是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农民会到哪里去?他们将如何生活?特别是当农民自己也被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期望遮蔽了双眼的时候。
这才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所以我很感谢中心的两次调研经历。国内无论社会学、政治学,都端着一种从书斋到书斋、从学术到学术、从逻辑到逻辑的高贵姿态——学术越来越高贵,就越来越难以让上至学者大家、下至青年学子的研究者们能下到一个鲜活淋漓的农村里来真真切切地走一回、体验一回。而真实的体验,会让自己对于真实的乡土社会的把握更加敏锐、并且从中寻找出真正的问题,而不是仅仅流连于那些产生于想象与建构中的矛盾,或许这就是中心一直强调的经验质感与问题意识。
当第一次大组讨论中,有一位同仁以极不着调的内容、极不情愿的态度发言时,我其实很为他感到惋惜,虽然自己也并不是什么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人;但是同样是好不容易才得来的机会,假如我知道自己将会以是这样一种不耐烦、而且拒绝讨论的姿态参与中心的调研活动,那之前我绝对不会浪费任何精力去争取——否则既是对不起自己的努力,也是在别人面前折辱了自己乃至导师、同门的名声。在第二次讨论时得知他马上要离开,我是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但是当他在做临别感言时表达出“自己一来对中心的调研内容没有兴趣、二来非常怀疑这种调研方式所得资料的真实性,因此不如自己花时间去图书馆整理二手的权威资料”,我真的觉得自己已经无话可说了,
缺乏对于调研的全情投入,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去思考和发现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农村和乡土社会、以及它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的机会——没有鲜活的经验在脑海中伴随着阅读时时浮现,单单啃透一本《乡土中国》也不过是一架两脚书橱而不能得费老的真精神。
最后,我非常感谢本组的所有师兄师姐,作为一位中心的“外来户”,我的意见并没有因为缺乏社会学专业素养的积淀而遭到忽视,看到所有人全身心的投入讨论、寻求从事实中进行逻辑建构,我对能在中心成长的青年学子羡慕万分。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19 19:57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2年调查趣事

Total 0.132918(s) query 3, Time now is:03-29 06:0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