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列表
  • 注意: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闭窗口】【返回原文
  • 1人参与评论,总评价为:★★★
  • 乡巴佬 - 2009-05-03 02:11:50  评分:★★★  [阅读原文]

  •     中国实在太大,任何“一刀切”的政策在中国的实施都很有可能是收效甚微的,因此,诸如“因地制宜”,“地方特色”在很多语境下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毫无疑问,没有中国“三农”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必将是畸形的现代化。土地的公和私,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地方经济发达,城市化发展迅速,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农业发展用地让位于工业发展用地,诸如江浙一带有的地区。这里的土地可以是私有化的,只有农民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他们才有更大的筹码去与政府和企业谈判,以期在征地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补偿,维护自己的利益,当然这里也有条件发展“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农民可以在乡镇企业工作,把土地转包或租赁;对那些欠发达或落后的农村地区,这里世代依附于土地的农民,他们未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独特的技能,季节性“农民工”是他们不二的职业选择,农业收入+“农民工”收入,这就是他们全部的经济收入。以他们现有的实力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吗?不能,你把他们的土地私有化了,他们的明天谁来买单?在这里土地充当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器,保障网。这里的农民只得奔波于城市和乡村之间,通过辛勤的劳动,把赚来的钱投入到下一代,希望他们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不知道中国的经济学家有没有到中国的农村做深入的调查,而不是所谓的试点。我们的学者专家应该身怀学术关切的,而不能忙着与“国际接轨”而忘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
        曹锦清、温铁军、贺雪峰等无疑是中国“三农研究”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言论更多的是建立在他们的农村调查基础之上的深度思考,从曹先生的《黄河边的中国》可见一斑。“中国三农”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的加入,当然也包括具有创造性精神的中国广大农民!
         
    <a href="http://www.snzg.c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三农中国</a> http://www.snzg.cn


  • 总数: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  转到: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