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调查研究 >> 调查笔记 >>
  • 往事回忆:60年代下乡医疗队记事
  •  2016-03-25 20:37:10   作者:李景章   来源: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往事回忆:60年代下乡医疗队记事

    发布时间:2013-11-22    浏览量: 315次

    最近,全党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又是一次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活动,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打好基础。这不禁使我联想上世纪60年代参加下乡医疗队的工作情况。


    建立流动医院,医疗队员都是一人多能


    那时,为响应党的医疗工作面向农村的号召,各医院都抽调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下乡。当时我已担任副院长,积极参加和组建医疗队,带队下农村。我带领的医疗队分配到朝阳区的中阿公社。考虑到医疗队到农村不只是诊治小伤小病,有些大病、疑难病也必须及时发现和诊治,另外,考虑到要帮助提高当地医生医疗水平和培养赤脚医生是一件新生事物,因此,医院研究决定:除分几个小分队直接到到中阿公社的边缘村庄外,还要派一个技术力量相对较全、较强的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称之为流动医院。


    所谓流动,即除医院所使用的房子不动外,其他都可流动或必须流动。建流动医院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朝阳医院各技术科室对转来病人的各项检查要大力支持。


    流动医院除要完成医院本身所有任务外,还有负责公社其他各医疗点的领导、会诊、手术等;培训赤脚医生;负责附近周边村庄的巡诊;本公社出诊;改善医院周边村庄的卫生条件。


    在人员安排上,公社医疗队流动医院还到其他各分点,即奶子房、孙河、辛堡、北皋(都是大队)。一个医院管四个医疗点。流动医院人员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各一名,医生要求是主治医生以上的人员,外科医生由我担任。其他配备的人员有护士长、护士、药师、化验师、中医及内勤会计。流动医院不同于正式医院,称作大的医疗点也可以,所以人员不可能过多,人员原则上有分工,但实际上是有分工不分清;住房设备都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如张国珍既是护士长又要做麻醉师、针麻(耳针)消毒;手术时还要当手术护士,或是做手术助手,还要负责手术包内各种器械的清点、消毒。手术结束后,大夫护士一块擦器械、手术床、擦地、洗手术巾布料、手套等,晾干或烤干,然后打包、消毒备用。消毒锅是区卫生局从一门诊部调来的直立式锅。由于好久不用,我们拿来后安置在户外,支上一顶蓬遮雨。准备手术包不只是为医院手术用,还要备一个外出出诊时用的。如果有医疗点约好手术需要我去做,我拿起一手术包骑上自行车就能去了。


    建院后,我们收治不少病人,并对大病、特殊病例也常遇到,给以确诊或手术治疗。如来广营公社送来一完全截瘫壮年男患者,病史已有数年,经多年求治未果,经我们多方面检查,最后确诊为椎管腔内肿物,压迫脊髓神经。在宣武医院医生的协助下,从椎管内切除了肿物,经过一段恢复,病人很快能下地行走,完全恢复了健康。


    一般的手术多用局麻,腹部手术多用腰麻,但甲状腺手术多用针麻(耳针)。因朝阳医院开展针麻已数年,并设有针麻病房,取得了一些经验。我们在农村施行甲状腺手术时,就应用针麻,效果很好。


    五官科病人的诊治和手术都由赵勇大夫一人承担。赵勇是眼科主治医生,做了一些白内障及眼科其他手术,但对耳鼻口腔等病人的诊治也很精通,称得上是一专多能。有一次,一家长送来一病男孩,奇怪的是男孩的左鼻孔生长一根茎芽,几天来越长越长,茎芽越长越硬,还长出了叶子。家长和村里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孩子鼻孔里要长庄稼?到医院后赵大夫一看就笑了。他用鼻镜撑开鼻孔,用鼻钳轻轻取出异物,原来鼻孔内被塞进一玉米粒,由于温度湿度都适宜,玉米粒在鼻孔里发芽了。那时的农村真是缺医少药,鼻孔里有异物也不知道去取,直至生根发芽,生长到鼻外!


    手术后的病人,除了较复杂的术后病人需要严密观察或禁食、输液、输血者住院外,其他大部分的病人都由家属直接接回家休息养病,我们则在定期巡回医疗时入户检查随访,或到期拆线后换药等。


    医疗点的工作是到邻近周围村庄巡回医疗,送医送药进村进户


    每个医疗点都安排一名外科医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就在本点进行,较复杂的手术需要我帮忙的,就电话通知。我提个手术包骑着自行车就去了,有需要会诊也是这样。平时我也要抽空到各个点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并相互介绍经验以便改进工作。


    辛堡医疗队外科医生叫郑序丰,他平时工作细致、责任心强。到农村后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做好手术,他自己动脑,亲自设计并同本村木匠合作,制作了一台木质手术床。这台手术床还是多功能,能支起两条腿,除适用一般平躺手术外,还能做肛门、会阴部手术。手术台制成后,我向卫生局做了汇报。卫生局通知一些医疗队去参观,启发大家在农村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改进工作,并表扬了我院辛堡医疗队。


    提高当地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农村医疗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阿公社有三个卫生所,分别设在奶子房、孙河、北皋村。这些卫生所都是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疾病。医疗队到达后,每个所都派驻了医疗队医生。医疗队员一起进村到户巡回医疗时,都要带上当地的赤脚医生,如有手术也让他们上台参加。这些赤脚医生多是当地人,对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健康情况、人际关系非常熟悉,关系也非常亲密,这对我们开展工作帮助很大,所以,每个点的医疗队员对他们都很尊重。大家紧密团结,相互帮助,对提高赤脚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更好开展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于培训赤脚医生公社领导非常重视。他们从各大队选拔知识青年,进行培训。流动医院的一位内科医生专门负责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拟定讲课和实习内容,各科医生轮流按学习计划制定的内容讲课及安排实习。依据学员的文化水平,我们分一年制及三个月短期班共两批。培训结业发证后,这些人员很快能和我们的队员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了,逐步达到在农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要求。


    改进农村卫生院环境也是流动医院一项重要任务


    农村的卫生环境、卫生习惯亟待改进,尤其是厕所。农村的厕所多数是露天的粪坑,大便和尿都排泄到粪坑里,雨天的雨水也进入了粪坑,臭味很大,滋生蚊虫和苍蝇,而且粪水渗透到周围的土壤,更易污染邻近的水井或河域。要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首先必须改进厕所。所以,区卫生局提出改善农村厕所,要改造成双缸化,即安装二个缸在厕所,前缸排尿后缸排便。因此,改造厕所又成为医疗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改进厕所这些任务,完成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先要做宣传和思想动员。改变社员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只要他们思想搞通了,群众发动起来,家家户户亲自动手,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因此,流动医院抽调郝庆成同志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经我们共同研究,先选好一个叫康营的大队做试点。试点搞好了,才能推广。


    小郝同志与大队干部共同研究,拟定了宣传稿,通过大队广播喇叭反复广播,挨家挨户宣传改进厕所的优点。由于宣传到位,改厕工作逐渐得到广大社员的理解和支持。于是,家家动手,将粪坑及周围已被侵蚀的粪土挖出,再回填上新土,放置并固定好一前一后两个双缸。就这样各家自己动手,大队派泥匠配合,一周之内就全部完成了厕所改造计划。而挖出的粪土及周围被侵蚀的粪土是绝好的土壤肥料。不少社员乐呵呵地说:这一改造真好,厕所干净了,环境改善了,苍蝇变少了,肥料变多了,粮食也能增产了,“何乐而不为呀”!


    区卫生局得到报告后,非常重视。经视察后立即决定召开现场会,召集区各公社医疗队及卫生单位负责人开现场会,参观学习,效仿中阿公社医疗队改造厕所的工作方法。


     医疗队员们在一起工作像一家人一样


    流动医院的医疗队员们工作热情很高,工作上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生活上互相照顾,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大家在一起工作十分愉快。这里的菜园大队有食堂,负责后勤的李彦宾同志,为每人买好饭票,工作忙时,还给买好饭菜端来;节假日值班时,值班人员都从家里用饭盒带来各自的美味佳肴共享。想起来那时的情景真是其乐融融!记得有一天早晨,中医科刘文江大夫提一水桶从外边回来,大伙往桶里一瞧,原来有近半桶的鲫鱼,还活蹦乱跳的。大家都很奇怪这是哪来的鱼呀?后来才知道,上游的温榆河放水浇田,在我们房后路旁有一小河沟,平时无水,但上游的温榆河一放水浇田,河水有时顺小沟溢流下来,有一些小鱼也断断续续地顺流而下。“我就是坐在小沟旁,盯着水流,小鱼来一个,捉一个,放进水桶,水停了我就回来了。”刘大夫笑着说。大家都很高兴,今天晚上能吃水煮鱼喽!


    我们的宿舍前的厕所旁有一片荒地,大伙儿在工作之余,一早一晚也不闲着,把这块荒地给开垦出来,栽上白薯秧,种上玉米和黄瓜,这样秋后就能享受到劳动的丰收成果。队员们生活上互帮互助,工作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力求上进,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服务,在思想上更贴近广大农民。往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现在的医疗条件、生活条件和那时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医疗队所在的奶子房、孙河、辛堡、北皋一带都已城市化了,当年我们梦想着让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已经实现,老百姓看病就医方便了很多。农村在改变,北京在发展,中国在壮大,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中国梦的实现也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北京朝阳医院 李景章

  • 责任编辑:tm211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