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三农之外 >> 社会热点 >>
  • 魏程琳:城管执法是面子与肚子的问题吗?
  •  2015-06-28 08:49:13   作者:魏程琳   来源:观察者网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魏程琳:城管执法,是面子与肚子的问题吗?

    ——一个蹩脚的比喻

    · 魏程琳

    ·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

    发表时间:2015-06-22 08:10:07

    字号:A-AA+

    关键字: 城管小贩城管执法摊贩弱势群体公共利益

    【又是城管与小贩,6月15日,江苏南京市鼓楼区龙蟠里发生了一起冲突:一个西瓜摊点的几百斤西瓜被砸得稀巴烂,万万没想到,砸西瓜的正是西瓜摊摊主们。据警方执法记录仪和事发地监控却显示,城管人员为了疏通被西瓜摊堵塞的交通,用执法车转运西瓜,摊贩们却自己将西瓜往地上砸,甚至不断用西瓜砸城管人员。这早已不是城管与小贩间第一次上演反转剧情了,真相往往比想象中复杂得多,而我们力所能及的是,在为道德站队前,多些理性思考。】

    一、蹩脚的比喻

    近年来,城管与摊贩的冲突与日俱增,且始终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头浪尖。多数人将城管执法冲突或者街头暴力的根源归结为市长的“面子”和小贩的“肚子”的对抗上,包括诸多著名专家学者在内。例如,人民论坛记者王慧在《暴力怪圈考验城管智慧》(《人民论坛》2006年第10期)一文中,采访了多位著名学者,他们的观点就是城管应该给穷人以生路、执法应保障人权,近十年过去了,这些观点在社会上和学界依然盛行。

    面子和肚子究竟是什么呢?所谓面子,就是领导的面子,就是领导对洁净城市靓丽形象的要求;所谓肚子,就是小摊贩的肚子,就是底层弱势群体或者穷人的生存权和保障权。这个比喻颇具道德色彩,可以转述如下,领导要面子,不就是要形象工程嘛,为此,城市管理就可以不顾底层老百姓的死活了。这个比喻因为具有强烈的道德色彩,在社会上也具有了一定的鼓动性。然而,笔者不得不说,这个比喻很蹩脚,很不恰当,很具有误导性;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公益与私利。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秩序、保障公共福利,而不是任何人的面子所能涵盖的。恐怕任何一个市长的面子都不足以产生一个部门、创设几千执法队员、数万环卫工人。因而,需要明确的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诞生是社会大众的需要,是公共利益的需求。

    一个人不能因为贫穷而去偷盗、抢劫,也不能因此去侵占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在法律的范围内生活,任何人都不例外,这本应是一个基本共识,然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却出现了混乱,它充分地体现在“面子与肚子”的蹩脚比喻上。混乱来自于误解和利益分裂,下面先谈谈被许多好心人误解的小贩。

    二、摊贩是穷人吗?

    城市的小贩有许多,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在市民和城管部门认可的时段和地段内、正规营生的(例如固定区域的早市摊点),真正需要城管部门动手管理的是那些违规经营的定点摊贩和游贩。游贩通常卖些小东西,流动性大,城管一来,他就走了,到处打“游击战”,这类摊贩相对来说比较好管理,不容易起冲突,但是难以根治,也没有根治的必要。那些故意占道经营或出店经营的定点摊贩是城管最为头疼的管理对象,城管来了,他们也不走,很不配合工作,甚至耍横斗狠。不明就里的围观群众往往能够被他们动员起来围攻城管,这时城管要么落荒而走,要么报警求助,执法效果和公共形象极差。更为严重的是,某些摊贩形成了一定的帮派,例如少数民族群体、老乡群体、灰黑群体。客气的时候,他们会将摊子规矩地摆放一下,不客气的时候,还可能明里或暗里将城管教训一顿。

    小贩是穷人或者弱势群体吗?这个问题非常值得认真探讨。小贩群体通常来自于城市非正规就业群体、城市退休人员、外地农民、少数民族,其中真正属于低收入群体或者弱势群体的比例有多大呢?据江岸区一线执法的城管队员说,不占20%。一线执法人员整天在固定的辖区或街道走动,对辖区内摊贩比较熟悉,这个判断是可信的。所以,笼统地讲小贩是穷人弱势群体或者富人强势群体,都是不对的,应该分开看。

    然而,处于繁华地段、人口密集区或学校周边那些手机贴膜的、卖鸡蛋灌饼的、煎饼果子和水果的摊贩,月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远高于一般市民和大学文科教授。也就是说,大部分摊贩的收入并不低,说他们是穷人或弱势群体不符合现实。说实话,笔者近几年在农村调研发现,农村的富人或上层人基本上都是在城市做小生意的人,小摊贩是其中的主体。

    如果你真的关心弱势群体,请去关注为了城市整洁而整天辛苦工作、收入待遇差、地位低下的环卫工人吧,他们有的身残志坚、有的家庭破碎,大部分是城市的低保户,而且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农村的妇女,更加值得社会的关注和帮扶。

    事实上,城管执法时并非没有考虑摊贩中的弱势群体,如江岸区某直属中队前队长(女)曾提出分类治理摊贩的方法,她告诉笔者:“围观群众往往对城管驱赶摊贩有不同意见,说,‘他们多可怜,就放过他们吧。’我就对所管辖区的摊贩做了调查,哪些是真正的穷人,哪些是消磨时光的,寻求暴利的都做了区分,真正的穷人我们联系社区予以解决、帮助他们找便宜的门面房;针对其他摊贩就劝导他们进店经营,如若不听劝告,只好强制取缔,对那些不明就里的围观群众就说‘他们家里有多少房、多少地,收入有多少,比你还强’,围观群众就没什么好讲的了。”实践证明,分类治理效果不错,获得了社区和商贩的支持,这个方法到现在仍不过时。

    三、道德和利益分裂的社会

    现代人,凡是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就喜谈权利,凡是涉及公共的利益和秩序,却往往会大谈道德。自我和社会的分裂导致城管认知中的混乱。

    假设你上班出行的道路上摆满了摊点,假设你所在小区的花园被卖菠萝的、卖羊肉串的、卖茶叶蛋的小贩占据,假设你家楼下就是夜市大排档,整晚烟雾弥漫、吵闹不断,那么,你上下班就要经过路面黏稠的街道,你所在的小区花园将遍布垃圾,你和家人还要常年忍受油烟、噪音的污染。假如你有选择权,你选择忍受还是选择投诉?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去投诉,要求城管前来执法,包括那些持“面子、肚子”论的学者、评论人或媒体记者。此时,你会发现“市长的面子和小贩的肚子”是个假比喻,发现城市管理冲突的根源是大多数人对公共秩序和公共福利的要求与少数人对违法经营利益的追求之间的对抗。

    当然,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你今天因为买菜方便,看到城管驱赶菜农而骂城管“多管闲事”,明天却因为送孩子上学被菜农挤的水泄不通、耽误了上课时间,又骂城管“吃闲饭、不管事”。城管到底是管还是不管?城管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还是以公众利益为准则?个体的利益分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分裂造成城管执法合法性的缺失。

    揭露以上的现实,未免有点冷酷,甚至会受到摊贩或公众的辱骂。但,建立在虚妄、假象和想象之上的道德、意见更加可怕、残酷。

    这个社会足够复杂,城市管理的本质远非一个蹩脚的比喻能传达。那些为了经济利益、道德泄愤、随大流、迎合大众的,缺乏独立思考的、故意扩大城管摊贩冲突、抹黑城管形象的人和媒体,只会使这个社会更加混乱、迷茫和戾气。

    我们愿意帮助弱者,前提是要区分弱者;我们需要展示道德,前提是要将道德放在理性的基础上。当社会陷入悲情,丧失了理性思考,那么,我们所颂扬的道德就会变成残酷的利剑刺伤公共组织、刺裂公共利益。

    因而,我们呼吁理性社会的到来,也呼吁大众理性地看待城管等公共事务的治理,积极参与、理性评价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